想要培養一個懂藝術的孩子,你做對了多少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2-27 14:20:00

畫家林曦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所有的藝術都是在做一件事,就是表達感情”。
如果說藝術重在表達感情,那么我們讓孩子去學習藝術,實際上就是讓孩子去感受這份情感,是在培養孩子們對美好事物的感知。
有了良好的對藝術感受力,孩子的內心就會變得生動起來,變得更有靈氣,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體驗更好地去發展自己,生活也會變得豐富多彩。
那么做為家長,我們該如何對孩子進行藝術啟蒙呢?多數家長對藝術及藝術教育一知半解、不夠深入,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孩子呢?今天我們就從這幾個故事說起吧!
平等對待孩子,盡情地交流分享
故事1
有一位美術教師,給學生們布置了一個名為“黃昏”的主題畫。“天色就要暗了,讓我們先別開燈,大家一起等待暮色的來臨。大家可以互相小聲討論,但不能忘了觀察窗外的景色,一定要把這一切用腦子記下來。”
孩子們開始嘻嘻哈哈笑鬧起來,但是幾聲笑聲過后,孩子們安靜下來,教室一片安靜。孩子們開始安靜地坐在窗前,直到看著最后一絲晚霞消失,淡紫色的霧靄慢慢升起來。教室里越來越暗,黑暗也一點點地蔓延開來,慢慢的遠處的燈火亮了,天上也若隱若現地出現了星星……最后老師說:“開燈吧!”這時孩子們早已沉浸其中,嚇了一跳。每個人的臉上都產生了微妙的變化,最后老師和孩子們一起用了將近一個多小時出色的完成了這個”黃昏”的主題作業。
對這些孩子來說,他們對黃昏的感受已經不是之前單單在畫紙上的呈現了。這樣的體驗與感受可能是他們畢生難忘的。
我們總是擔心孩子的想法不夠深、見識不夠長,所以常常無法在一個平等的條件下跟他們交流。
其實就算是還未脫離開母體的嬰孩,都有一定的感受能力。我的自身經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當年我在懷孕的時候每次念林徽因的《你是人間四月天》時,總是能明顯感覺到孩子的胎動跡象。孩子長大一些后,我仍然會抽空為著他讀一些詩歌,我希望他能感受到這些美妙的辭藻,我覺得他是能聽懂的,當他聽到這些,安靜下來就是在感受,閉起眼睛就是在體會。
我最近在看汪曾祺的書,偶爾會給他念一二段汪先生筆下的花草樹木。有一天我們聊起了這本書里的植物,他竟然說:牡丹是驕傲的, 牽牛花脾氣很大,月季有點孤獨.......盡管外貌是個孩子,但他是自己世界中的小大人。
正如那位美術老師,和他教的孩子們一起感受黃昏一樣。她能夠盡情地平等地發掘孩子們對美的感受,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充分感受到了快樂。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創造與孩子共同分享,共同感受的機會。
與他為伍,放下我們“成熟”的教育觀
故事2
一個孩子5歲了,父母讓她學畫畫。孩子把畫中人物的頭涂成了強烈的橘色,把背景天空涂成了深紅色。媽媽見了她的畫非常生氣,訓斥她:“你畫的是什么亂七八糟的東西?!隔壁的蘭蘭畫得比你強多了,她長大了一定能成為大畫家!”爸爸坐在一旁接著說:“哪有這么亂涂亂畫的,你白上了那么多美術課了。”
孩子難過的低下頭,不吭聲了,過了一會兒,把畫紙和畫筆都放到了一旁,再也不想畫畫了。
藝術教育的目的從來都不是將孩子培養成大畫家或者大音樂家......,而是通過藝術培養孩子使成為有美感、可以更好的自我表達情感并能愉悅自己的人。
對與孩子的藝術創作,隨意批評或指手畫腳地進行指正都是不明智的做法。因為孩子有自己的思維方式,藝術的教育意義更重要的在于鼓勵孩子自由發揮,大膽地自我表達。美學大家蔣勛先生說過,發現美的過程也是發現自己存在的過程。
想起最近一次帶孩子去體驗了一堂有趣的美術課,老師提前發放了很多名人的照片,并給孩子們一些例如羽毛、畫筆、白紙等材料,讓他們按照名人的樣子再畫一副畫。活動開始后的15分鐘里,兒子一直沒有動手,他只是默默觀察。我知道,畫畫從來都不是他的強項,在之前他也沒有經過任何的美術訓練,然而在我擔心他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時候,只見他將一只紅色羽毛插在了之前他收到的那幅肖像畫上,并且用棉線繞了很多小球,貼在了那幅畫的旁邊。半小時過去了,所有孩子都拿著自己的畫給老師看,唯獨兒子只是在原來老師的畫作上進行了改變。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