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而立”的在線教育怎樣才能做到“不惑”(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2-15 13:11:28

而內容與技術方面的創新往往是農業式的“耕種—培育—收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模式上的創新卻是工業式的“發現新品—制造模具——生產”,只需要依樣畫葫蘆或者添個新奇的小玩意兒來吸引眼球。
這就導致了很多在線教育入局者為了尋求短期突破而盲目的追求新穎亮點,一味地追求新模式、虛技術的名頭下,實際卻沒有足夠的內容支撐。導致了整個在線教育行業逐步喪失掉教育類行業的常青活力,陷入寒冬泥潭之中。
教育內容上福格行為模型與教育營銷STP上的市場準確
對于如今的在線教育而言,正是已經發展壯大的“而立”之年,但缺沒有達到通曉各方問題痛點的“不惑”。在翟菜花團隊看來,在線教育想要真正邁向下一臺階,目前來說一是要回歸以內容為核心的教育本質,二是從以模式引資過渡到營銷引資階段。
*回歸內容主導的教育本質方面無意是教師與教材兩個方面,而教師的培養與塑造不是一蹴而就,打造網紅級流量的教師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因此這方面側重點應該是教材。可以參考以往傳統教育的發展過程。傳統教育行業中教材內容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1.0階段以出版社為核心,第一批的課外教材主要是以某些著名出版社為主導發售的,比如上海教育出版社在1979年出版了《小學數學習題》;2.0階段以名師或者名校IP為核心,像任志鴻、王后雄、曲一線、薛金星等一系列以名師為流量IP為導向,以及黃岡中學、衡水中學等名校的名義出品的教材;3.0階段以真題試卷內容為核心,最直觀的就是近些年火到沒邊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排除掉最開始的1.0摸索階段,無論是名師為主導還是以試卷內容為主導都指向了一個重要的指標——成績。對名師而言,更多地家長與學生并不在乎其作出過多少理論貢獻,而是關注其培養了多少高分學生,同理對于名校也是,更多地是重視其囊括了多少名牌大學名額。而真題試卷內容更是直觀的為了成績。
這種由行為與動機組成的模式用福格行為模型可以很直觀的體現出來。福格行為模型把人的行為由動機、能力和觸發條件這三要素組成用一個等式B=MAT,其中B是Behavior行為,M是Motivation 動機,A是Ability能力,T是Triggers觸發。
帶入教育內容之后就會發現,學生與家長的最高動機是提高成績,教材內容的最高能力是應對考試,只有兼具這二者的教材才能夠位于觸發線索的成功區域。
所以對于在線教育來說,當下的內容應該以短期有效的解決用戶成績提升為主導,摒棄一些花里胡哨的模式策略,讓用戶能夠在一個周期內體驗到真正行而有效的作用,才能重新換發用戶對在線教育行業的信任感。
而以營銷來獲取知名度與資源方面來說,更重要的是明白營銷的市場究竟由誰主導。
營銷STP理論中的S、T、P分別是市場細分(Segmentation)、市場目標(Targeting)和市場定位(Positioning),這三點都在強調營銷要對市場有一個充分的把握,其中市場細分主屬于前期調研選方向的問題,當前營銷的關鍵點在市場目標與市場定位兩方面。
對于市場定位來說與上述內容一直,宣傳的方向要以能夠行而有效的提升用戶成績為核心目標,而且在減負三十條的規范下,著重突出的應該是產品本身的合規正途。而市場目標來說,一定要明白一個點,就是教育類產品,尤其是自身不具備購買力的K12領域,用戶與購買決定人并不是一致的。
教材的使用對象是學生,但決定購買的人缺不一定是學生。相信很多用戶上學時期課外輔導書的購買決定權都是在老師手里,由老師選擇統一購買哪一本,以便講解習題、安排作業。而對于課外附加的在線教育來說,決定購買的一方往往都是家長,學生主動想要的畢竟是少數,也因此在線教育的營銷是要做給家長看的。
這也就決定著在線教育營銷的方式、內容、傳播渠道更應該以當下家長群體為主導。不拘于學生群體的校園宣傳,活用家長能夠接觸到的社交屬性等渠道等,選擇家長更為看重、更易接受的傳播內容,才是提升在線教育產品營銷轉化率的有效方式。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一句名言:“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誠然如今的在線教育行業具有著濃重的互聯網商業色彩,但教育本身具有的公益性與社會意義還健在,一味地追求模式創新,拜倒在藍契斯特法則的商業競爭終究做不好這類行業,也只有回歸以內容產品為核心的本質路徑上,在線教育才真正能邁向“不惑”之年。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