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華傳統禮儀進校園名校論壇”舉行(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1-08 12:19:01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建議,繼承傳統文化,養成文化禮儀。在做中學,在活動中學,在要求和評價引導下發展。王殿軍說,一個民族如果失去自己的根,就像一棵大樹失去了根一樣,會慢慢死去。隨著學校傳統文化教育喚醒了學生們的“君子意識”,他們考試的積極性和競爭力都有了大幅提升。探究這一巨大轉變的根源,王殿軍說:“把學生變成一個好人、一個懂得自我管理的人、一個讓自律成為習慣的人,學習成績能不提高嗎?這就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巨大力量。”
香港中文大學國學中心主任鄧立光認為,傳統文化進學校不能是一個單一的科目,而應該是一個全面的系統,至少應該具備五個范疇,即經典、歷史、禮儀、武藝和書寫。其中,經典是根本,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所在;歷史人物的傳記,可以起到“經史和參”的作用,比講道理對學生更有用;書法就是要把中國字工工整整地寫好,涵養一個人穩重沉靜的品質;習武使人比較能夠堅持原則,最終涵養他剛健的德性;而禮儀則不單體現在一般的行住坐臥,而是在國家制度層面也應該有所關照。“五學并舉”符合孔門“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的治學精神和次第,核心旨趣是圣賢教育、道德教育、人生教育。
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院長彭林教授呼吁“傳統禮儀進校園是當務之急”。彭林教授指出:中華傳統禮儀進校園不能再耽誤了。雖然最近幾年傳統文化進校園看起來很熱鬧,但我們不能只圖好看和討喜,一定要分清輕重緩急,分清“道”和“術”、主與次的關系,不能做 “只開花不結果”的短視行為。中國文化的基本命題是立德樹人,即通過教育、踐行成為人格完善的君子,中華民族的先人在《周易》里就提出了“童蒙養正”的概念,教育孩子“自養正道”“培根固本”,其中最為核心的部分就是禮儀教育。禮儀教育一定要立足于我們自己,通過尋找中華民族獨特的發展模式,用自己的文化解決自己的問題。基于這種文化關懷,經學研究院專門編寫了《小學禮樂文明教育》教本,拍攝了《中華基本禮儀》教學視頻,就是要讓禮儀教育進校園能有抓手,真正起到示范和引領作用。
據了解,為了更好地傳承中華傳統禮儀,推動傳統文化進校園,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禮學研究中心將啟動首批禮儀文化教育試點學校建設計劃。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