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七幼:在自然中尋求幼兒教育真諦(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11-27 19:36:18

于是,教師引導孩子們把兩者結合,制作一本以“挖土豆”為內容的立體圖書。孩子們商定內容、制訂計劃、各有分工,在動手操作過程中主動學習與探究,合作完成了一本立體圖書。
這一過程中,孩子們的表現欲望得到了充分滿足。圖書制作完成后,很多孩子想把這本奇特的書展示給全園小朋友。教師趁勢引導,帶領孩子們通過集體討論和協商投票的方式,建起了班級圖書漂流站,并規定了借還書的規則。
“這種從個體探究到小組探究,最后到集體探究的學習方式,正是幼兒能力循環上升的過程。”趙旭瑩說。
不僅如此,在趙旭瑩心目中,實施自然生活教育絕不僅僅是開設一兩門特色種植課程,而是希望教師在設計課程、文化建設中理解教育、理解兒童,從而在面對兒童時自主自發地提供適切的教育。
侯禹番是2017年才參加工作的幼教“新兵”。第一次設計節氣習俗活動時,她把主要精力放在習俗的講解上,效果很差。在她垂頭喪氣時,趙旭瑩送上鼓勵:“好的課程就是可以讓孩子循序漸進地獲得發展,只有建立跟已知經驗的聯結,才能激發孩子去進行更多的表達創造。”
很快,谷雨節氣又到了。在趙旭瑩的幫助下,侯禹番注重引導幼兒感受、體驗、表達下雨時植物的生長。看到孩子們或彎曲手臂、或扭動身體表現植物的生長,看到孩子們專心致志地剝稻谷,甚至有孩子在活動結束后還連聲問“教師,明天我們還能不能再剝稻谷啊”,侯禹番心中有滿滿的成就感。
和侯禹番一樣,在這所年輕的幼兒園里,有一群以“90后”為主體的年輕教師隊伍。“怎樣奠定幼兒園的文化底色,讓教師擁有相近的精神境界,促進他們的專業成長,是我肩上的另一種責任。”趙旭瑩說。
在自然生活教育理念的引導下,圍繞種植,大興七幼的孩子們和教師在共同創造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在這里,“教育即播種”,不僅是一種隱喻,而且成了鮮活、生動的教育情境。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研究所教授霍力巖點評道:“一門小小的種植課,在這里做成了一篇‘大文章’!”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