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出新教師培訓的低效困境(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10-30 14:18:37

新教師培訓絕非可有可無的點綴,而是教師專業成長必不可少的環節,應該在教師專業發展階段中有獨立、專門的地位。1972年英國《詹姆斯報告》,首次提出教師教育三段論:職前教育、入門教育與訓練、在職教育與培訓三個階段。如果這三個階段分別代表了教師專業成長的三塊基石,新教師培訓就是其中的第二塊基石。
新教師培訓的專門化體現在制度化建設上。目前,日本、英國等許多國家都有獨立、專門的新教師培訓制度。借鑒國外經驗,地方政府可以積極作為,確立新教師培訓的計劃及制度,切實體現新教師培訓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第二塊基石”的地位。
目前,新教師培訓的常見模式是“區域中心+聘用學校”,由區域負責教師發展的機構集中組織,新教師聘用學校負責教師的師徒結對等校本研修。這種模式的缺失有兩點:第一,新教師受聘用學校的權威震懾,往往不敢質疑、視野受限;第二,培訓主體主要是基層一線的學校,缺乏從理論到實踐轉化的指導。
近期,中山市與華南師范大學聯合建立的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實施“區域中心+聘用學校+基地學校+協同大學”模式有效克服了上述缺陷。
“基地學校”讓新教師能夠在基地學校和聘用學校之間進行對比性學習,雙重的體驗能夠激發新教師的深度思考并且打破思維和視野的局限性。“協同大學”的加入,讓高校教師深入新教師的工作場域進行指導,啟發新教師反思大學所學理論,有效建立理論與實踐相互轉化的思維通道。
新教師培訓是個持續活,須延長周期以增強培訓效能
教育部要求,新教師崗前培訓不少于120學時,目前絕大多數地方都是按照最低標準執行,通常都是在開學前集中幾天、開學后再穿插幾天。
這樣快餐式的培訓對新教師的幫助不大。如果不能夠給新教師持續的指導,他們在培訓時所獲得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能很快就會隨著工作壓力的增加以及傳統勢力的同化而拋諸腦后,出現“辛辛苦苦學一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效用退化現象。
為了增強新教師培訓的成效,讓新教師培訓與后續教師專業提升有機銜接,應延長新教師培訓的周期。同時,還要有足夠的人文關懷。改變試用期把新教師當作常規教師使用,甚至壓擔子考驗新教師的做法,減免新教師的工作量,把培訓學習作為主要任務,把“試用期”變為“適用期”。
以中山市實施的“新教師入職三年培訓計劃”為例,他們按照“扶上馬+送一程+提速跑”的節奏,實施“三段論”式的培訓,“一年適應與調整,二年鞏固與提高,三年反思與發展”,有效避免了效能減退,并與后續專業發展對接,真正發揮了“第二塊基石”的作用,讓新教師在“適用”中提升專業自信、持續發展成長。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