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不同場所的禮貌 您的孩子都知道嗎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10-23 14:19:38

中國人的教育方式太含蓄,所以孩子們在人際交往中連禮貌用語都不能適當地運用,常常因為害羞等原因被貼上不懂禮貌的標簽。孩子吸收知識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很重要,想讓孩子懂禮貌,我們家長也需要身體力行才行。
一、看看身邊一些孩子的不禮貌行為
這個社會是一個人與人交流的社會,但是孩子不懂禮貌的行為往往讓雙方很尷尬,下面是一些小朋友經常出現的行為,您的孩子有類似的經歷嗎?
1、就是不跟陌生人打招呼。
在小區里遇到鄰居媽媽帶著4歲的兒子在玩耍,上前跟鄰居媽媽寒暄了幾句后,鄰居招呼小男孩跟我打招呼,沒想到小男孩頭也不抬地擺弄自己的玩具車,像是沒聽到媽媽的話似的。我感到很尷尬,只能跟鄰居說有事要辦,匆匆走了。
2、公共場所吵鬧不休。
公交車上,5歲大的小男孩一會兒扯著嗓子喊爸爸,一會兒在公交車上跑來跑去,有時因為公交車剎車,小男孩還會撞到沒有座位的乘客,乘客面露不耐煩的情緒,男孩的爸爸只顧著看著孩子會不會摔著,壓根就擋不住孩子上躥下跳。
3、口直心快很尷尬。
朋友看到公園里一個3歲的小女孩很可愛,就想上去逗一逗。于是跟小女孩說:“叫一聲姐姐,姐姐給糖給你吃,好不好?”沒想到小女孩說了一句:“壞人,長得好丑。”蹭一下就跑到她爸爸媽媽那邊去了。朋友好不尷尬。
看到上面的尷尬情景,我們的家長可能都暗暗捏了把汗。熊孩子們不懂禮貌也就罷了,卻把大人之間的關系也越搞越糟。雖然這是每個孩子必經的過程,我們仍然可以提前做一些努力,讓孩子成為彬彬有禮的小紳士、小淑女。
二、我們怎樣讓孩子在不同場所懂禮貌呢?
家長對于孩子的禮貌教育其實可以貫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的細節中培養孩子懂禮貌的意識,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將禮貌的概念循序漸進地灌輸到孩子的大腦中,不至于讓孩子在公共場所出洋相。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總結的一些教導孩子在不同場所懂禮貌的小方法,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議,歡迎分享交流。
1、最基本的禮貌用語的運用。
說起禮貌用語,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恐怕就數“請”和“謝謝”了。所以我們在教孩子學會懂禮貌之前,最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讓孩子理解“請”和“謝謝”這兩個詞的意義,所謂“磨刀不誤砍材工”就是這個意思。
一般在孩子周歲之后,我們就可以有意識地想孩子運用“請”和“謝謝”這兩個詞了,或者是與孩子的直接交流,或者是在孩子在場的情況下您與他人的交流都可以有意識地多說“請”和“謝謝”,讓這兩個詞潛移默化地停留在孩子的記憶中。也許某一天,您就會驚奇地發現,孩子自己就能清晰熟練地運用“請”和 “謝謝”這兩個禮貌用語了。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