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油瓶倒了都不扶”,怎么辦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10-02 14:42:14

你還記得孩子一兩歲的時候嗎?他們總是強掙開父母的懷抱,凡事都要自己來,自己走、自己穿衣、自己吃飯……就好像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在驅使著他們一樣。可見,人生而就是愛勞動的。但不少孩子越長越大,卻越來越愛依賴人,越來越懶惰了。
父母的替代造成了孩子的懶惰
我們的父母特別疼愛孩子,什么事情都為孩子做好了。孩子想拿水杯喝水,父母喊”快放下,讓我來“;孩子想穿衣服出門,父母喊”快放下,讓我來“……孩子在屢次的制止中,放棄了自動自發,習慣了依賴。孩子上學的書包肯定是大人背的;進門要換鞋子,孩子只需要抬抬腳,父母就會意地蹲下身子為他換鞋;渴了用眼睛瞅一瞅水杯,溫度適宜的水就送到嘴邊了……
等到孩子大了,父母卻開始抱怨孩子懶惰。殊不知,這一切都是他們自己造成的。正是“讓我來”父母造就了“懶”小孩!
心靈才能手巧,勞動累不到孩子
父母替代孩子的初衷非常簡單:“那么小的孩子干這么多,會不會累到他啊?”父母的這種擔心完全是杞人憂天。人類在勞動中發展,孩子在勞動中成長。咱們老話說過”心靈手巧”,孩子手部肌肉的訓練能直接影響腦部神經的發展,愛勞動的孩子更聰明。
父母的包辦替代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一些兩三歲的孩子不會講話,很多時候就是父母替代的結果。父母太貼心,完全通過孩子的目光了解孩子的意圖,孩子的需求無需語言就能完全得到滿足,自然就不用說話了。
適當獎勵鼓勵孩子勞動
對于已經形成依賴習慣的懶惰小孩,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獎勵來引導孩子勞動。當孩子連續三天自己穿衣服時,可以獎勵孩子一件想要的禮物。當孩子連續一周自己收拾書包自己被書包上學時,可以讓孩子自主安排周末的睡覺時間。
及時稱贊孩子的勞動
不愛勞動的孩子因為就不練習,對自己行為的把握能力可能差強人意,我們不能因為孩子干得不好就批評他,就把不讓他干。這樣會讓孩子更消極,更懶惰。
我們要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及時看到孩子的進步,并及時稱贊他們的這些進步。比如孩子自己找衣服穿好,我們要立刻稱贊他:“你自己搭配的衣服真是好看呢。”當孩子自覺收拾碗筷時也要馬上表揚他:“動作真是麻利啊,真是一個勤勞的好寶寶”。
在你的表揚聲中,孩子對勞動的積極性會大漲,久而久之還會增強對自己能力的信心,對自我有更正面的認知,自尊心也會得到大力增強。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