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失職可能導致三代人的悲劇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10-01 14:29:02

在中國,家庭教育中的祖輩參與是一個普遍現象,既是優勢,也有誤區。我贊同朱小蔓教授的觀點,“三代人的互動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祖輩的適當參與是必要的,但要防止過度參與,甚至取而代之。
著名兒童舞蹈家秋雪是我50多年前在少年宮做教師時的學生,熱情、禮貌、全身心投入舞蹈、事業成功。但她的童年卻被父母忽視并且被父親排斥,一直寄居在姥姥家生活,導致其一生缺乏親情、缺少家庭觀念、婚姻失敗,也導致其內心自卑,與人交流困難。親情缺失導致的自卑與痛苦竟然影響一生,即使事業的輝煌也無法消除內心的昏暗。這個撕心裂肺的悲劇值得廣大家庭及教育工作者重視。
父母失職可能導致三代人的悲劇:孫輩缺少親子依戀,導致一生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父輩失去了成長為合格父母的機會,人生難以完善;祖輩以晚年的辛苦導致兒孫兩代人的人格扭曲,只能與痛苦相伴終老。反之,父母盡職才能帶來三代人的幸福。
父母的主體責任無可替代
中國自古有“養不教,父之過”之說,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認為,無論什么結構的家庭,只要父母健在,都應當是“撫養孩子的中心人物”。社會學研究員關穎認為,父母角色有天然的不可轉移性、角色的持續性、父母角色與子女角色的對偶性、對子女影響的深刻性等四個特征。我認為親子關系好壞決定家庭教育的成敗。親子關系的關鍵是依戀關系,會對人的一生發展產生重要的意義,對人一生的心理狀態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認為,人的心理發展有順序性,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往往滯后反應,家教的最佳時期是12歲之前的依戀期,其中1—6歲又最為關鍵。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專家曾就依戀問題對174名孩子進行了長達16年的考察,結論是:在孩子智商一定的情況下,嬰兒對父母依戀的模式與程度,是孩子日后學術成就最明顯的因素。
總之,嬰兒對父母的依戀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良好人際關系,與其日后的學業成就密切相關,此外,從法律的角度來說,依法履行監護人的職責是為人父母的底線,父母要尊重和維護未成年孩子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這不是一個選擇而是一個原則。只要父母健在,就要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履行主角的責任,而祖輩只需適當參與。
學習做父母是最好的成長
現實生活中許多高學歷、高職位、高收入人士的孩子成長問題多多,甚至危機四伏,而許多普通人的孩子卻成長順利,甚至捷報頻傳。可見決定父母能否教育好孩子的關鍵因素不是學歷、職位和收入,而是教育素養,包括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能力。父母的教育素養需要在親自撫養孩子的實踐中逐步探索,首要的職責就是陪伴。撫養孩子的確辛苦,但撫養孩子的過程是父母成長最為重要的過程,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
就中國的家庭教育現狀而言,母親的盡職盡責遠遠高于父親,而父親的失職不僅讓孩子終身“缺鈣”,也導致許多男孩難以成為成熟的男人。其實,父親積極擔負起孩子教育的責任,既是個人成長的需要和孩子的福音,也是對母親的最深情的關愛與支持。作為祖輩,特別要理解和尊重父母成長的需要。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