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作業設計要講究“色香味”(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9-22 11:04:47

“自”——設計個性化作業,激發學生在“造”中做。傳統教學中,都是教師設計好習題讓學生完成,實踐證明,學生對自己設計出的習題更感興趣,練習也更投入、主動。我們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讓學生當一回作業的“導演”,自己設計,自己控制,自己安排,自己參與評價。學生在這個自由的空間里各盡所能,各展所思,興趣濃厚。如,在教學“圖形的拼組”之后,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一些作業題。有的學生畫出所學的圖形,有的將學的圖形剪下來,貼成不同的圖案,等等。又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節課之后,教師讓學生準備各種面值的人民幣,新課之后學生自己可以拿著人民幣與同學玩等同兌換游戲,還可以自己設計模擬超市讓學生買東西。
“全”——設計綜合性作業,引導學生在“作”中做。課堂教學中,教師已經注意到了從多方面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但是,同樣作為學習重要環節的作業,教師卻往往不注意指導學生充分運用多種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認識事物,也很少想到鼓勵學生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其學習、思考的結果,最終導致作業只是師生之間淺薄的文本符號的往來。因此,教師要設計形式多樣、多元化的作業,如口頭作業、數學手抄報、數學剪報、調查報告、寫數學日記等,這樣學生做起來才會樂此不疲。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課后,可布置這樣一道課外作業:
做一做:用蘿卜或泥巴做一個長方體;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是長方體?說一說:向家長說一說長方體有哪些特征;涂一涂:在它的外表涂上不同顏色;記一記:寫一篇數學日記,記下自己的所想、所做、所問、所悟……
這樣,學生通過自己做、找、說、涂、記,對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表面就有了深刻的認識。像這樣跨學科,富有實踐性、生活性的作業,改變了傳統書面作業的單一模式,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強化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了學生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使學生的素質得到了更全面的發展。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