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化育人文(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9-22 10:58:40

博文教育,君子人格
“君子博學于文”,是孔子對于如何將人培育成為君子的教育方法。在現代教育中也出現過諸如博雅教育、通識教育等以拓展青年學子眼界學識與人文素養為目的的教育理念或方法。
博文教育倡導大人文理念,打破現有的學科界限與知識藩籬,通過知識學習、活動實踐與反思體悟,將語文、哲學、歷史、美術、音樂等學科知識,轉化為根植于青年人內心的人文素養,最終形成影響其終身的人文信仰與理想情懷。博文教育既不片面追求知識的廣度,也不苛求知識的深度,而是通過大人文教育培養青年人對于文化的領悟力,對美的欣賞力,對善的向心力,為青年人的終身發展播下基本的人文種子,為學生的人生打下真與善的底色。
“感發處無非愛人”。翟小寧經常說:“教育風格可以各顯身手,但愛是永恒的主題。愛心是學生打開知識之門、啟迪心智的開始,愛心能夠滋潤澆開學生美麗的心靈之花。”因此,君子人格應是“有愛”的品格,并一析為三,稱為“仁愛”“博愛”與“慈愛”,如鼎三足。
仁愛,是中國五千年文化中最為優秀的民族精神與氣節。“仁”是關乎寬厚、尊嚴與操守的品德。有仁愛之心的人,必是善良、滿懷愛意,又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的人。
博愛,正是獨善其身的自愛之后,一種達及天下的大情懷,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境界。有博愛之心的心,必是有寬廣胸懷,有大抱負、大格局的人。
慈愛,是包容、尊重、關切和給予的美德,對他人乃至世間萬物都能以一顆同理心去對待。有慈愛之心的人,必是有細膩又博大的悲憫情懷的人。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以上所說的“君子人格”,正是人文教育的結果,它們應該一點一滴地滲透到孩子們的血液中去,成為每一個自人大附中畢業的學生終生不改的文化底色與人格烙印。
“四時代謝,日月如流”,值此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偉大目標的重要時刻,我們深感教育理想之崇高,肩負未來責任之重大,以落實立德樹人、文化育人教育思想為契機,在教育實踐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努力建設充滿文化氣息與人文關懷的博文校園,以助力青年人達成光明的人生,助推中華民族實現璀璨的中國夢。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