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白蛇”傳說從何而來?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8-19 14:54:19

【民間故事】“白蛇”傳說從何而來?
“白蛇”傳說從何而來?
敘述宋代店員許宣和蛇仙白素貞愛情悲劇的白蛇傳說,以它曲折優美的情節,鮮明生動的形象和充滿人情味的情致,不脛而走,成了我國家喻戶曉的民間四大傳統故事之一。白蛇傳說影響深廣,很早就引起人們的關注。它是如何起源的?它的“原先”是什么?一直是白蛇傳說研究中一個熱門的話題。
以往我們所能見到的有關白蛇傳說最早的成型本,是明代著名的通俗文學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選編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明清以來,關于白蛇傳說的戲文如清乾隆三年松江黃圖鉍的《雷峰塔傳奇》,安徽方成培的《雷峰塔》以及《義妖傳》、《寶卷》等,內容情節基本以馮夢龍本為藍本。然而,馮本依據又是什么呢?這則傳說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較多的專家學者認為,我國古代的蛇妖故事及崇拜龍蛇的民俗風尚,蘊藏著白蛇傳說的基礎或“原先”。由于各人所依據的材料不同,說法略有差別。戴不凡在《試論〈白蛇傳〉故事》一文中查考了《凈慈寺志》(杭州丁氏八千卷樓刊本)記載:宋時該寺附近山陰曾出現巨蟒,并出現過會變女人的害人妖精。推論道:“雷峰塔正在凈慈寺附近,《白蛇傳》可能與這傳說有些關系。”羅永磷則認為,白蛇傳說的“原先”可能是南宋時流傳下來的。
據《清平山堂話本》所收輯的《西湖三塔記》云:南宋孝宗年間,臨安府(今杭州)奚宣贊清明節游西湖,一女孩白卯奴迷途被奚救回家。女孩的母親白衣婦酬謝他,于宴席間取人心下酒,又委身于他同宿半月。不久,白衣婦討厭宣贊,欲殺之食其心肝,兩次均被女孩救出。奚僥幸回家,其叔父奚真人得知此事,用道法破之。白衣婦為白蛇,女孩為雞妖,黑衣祖母為獺妖。奚真人化緣,造三石塔,鎮三怪于西湖中。羅永麟在《論白蛇傳》一文中,認為白蛇傳說就是據此,“為迎合市民階層心理需要而改編成的”。
胡士瑩在《白蛇故事的發展——從話本〈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談起》中主張白蛇傳說“原先”的蛇妖故事不在宋而應上溯到唐。唐代傳奇小說《白蛇記》、《李黃》均描寫了白蛇精,它們為后代白蛇傳說奠定了基礎。其中一則說:唐憲宗元和二年,陜西李黃在長安市東遇見一個穿白色孝服的美麗少婦,為其勾引,在她家里“一住三日,飲樂無所不至”,第四天回家,覺得“身重頭旋”,臥床不起,身子逐漸消蝕,最后只剩下一股血水。后來,家人去尋那白衣美女的家,唯見一座空園和一棵皂莢樹。聽鄰居說,樹中常有大白蛇盤踞,才知少婦為“蛇妖”所變。王驤根據鎮江金山寺僧龍斗法傳說的歷史記載,在《〈白蛇傳〉神話的鎮江一源》一文中斷論,白蛇傳說的“原先”不僅在唐代已產生,而且鎮江一源,“比較杭州一源的產生時期可能更早一些。故事的情節也更為具體”。也有的研究者從民族傳統文化民俗風尚中尋找白蛇傳說的淵源。陳勤建《白蛇形象中心結構的民俗淵源及美學意義》認為,白蛇形象可以從遠古民族“人首蛇身”的圖騰崇拜中窺見影子。《山海經》、《帝王世紀》、《竹書紀年》等古籍記錄了大量人蛇合體的形象,如“女蝸,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燧人之世……生伏羲……亦人首蛇身”。伏羲氏系統的有所謂長龍氏、潛龍氏、居龍氏、降龍氏、上龍氏、水龍氏、青龍氏、赤龍氏、白龍氏等等,都是一大群龍蛇。遠古中華民族形成的民俗風尚組成的“活的歷史連扣”,蘊育、編織了后來的白蛇形象及其傳說。
一些學者根據國內外的蛇怪故事,認為白蛇傳說有中國基礎,但其源頭是外來的。秦女、凌云在30年代《中法大學》月刊2 卷3 、4 期著文《〈白蛇傳〉考證》中說道:“白蛇故事,在中國民間,屋然是經常的流行普遍,但決沒有悠久的歷史”,它的根基源于印度傳到西洋和中國的Lamia 的故事。
中國的白蛇傳“只不過是借印度流傳的故事而把中國舊有的各種片段傳說或掌故組織起來,聯系起來,使她成為一個有系統的有生命的活躍的故事罷了”,“只不過是中國的舊聞和印度來的神話,結合起來而產生的一種意艷的寧馨兒罷了”。
還有一種意見認為,白蛇傳說是由真人真事衍化而成的。1984年5 月杭州舉行的白蛇傳說學術討論會上,有的同志認為過去收集到的凡人白蛇傳故事,一概視其為受戲曲影響后起的,因而不予重視,是不妥的,從白蛇傳說的內容看,與現實生活更為密切。據說上海還有許姓人氏,聲稱是白素貞的后裔,其家譜上曾有記載,可惜家譜已毀于戰火,無資料佐證。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