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常考文言文詞語用法(十一)(2)
來源:鄭州家長幫 文章作者:小河辣椒 2018-07-29 16:07:49

4.(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可譯為“的”
故時有物外之趣。——《童趣》
不能稱前時之聞。——《傷仲永》
仲永之通悟。——《傷仲永》
于廳事之東北角。——《口技》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狼》
忘路之遠近。——《桃花源記》
水陸草木之花。——《愛蓮說》
花之君子者也。/菊之愛——《愛蓮說》
能以徑寸之木。——《核舟記》
春冬之時。——《三峽》
山川之美。/實是欲界之仙都。——《答謝中書書》
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馬說》
黔婁之妻有言。/其言茲若人之儔乎?——《五柳先生傳》
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五柳先生傳》
益慕圣賢之道。/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送東陽馬生序》
腰白玉之環。/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送東陽馬生序》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前人之述備矣。/覽物之情。——《岳陽樓記》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第一個“之”)——《岳陽樓記》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記》
山水之樂。/山間之朝暮也。而不知人之樂。——《醉翁亭記》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皆布衣之士也。——《唐雎不辱使命》
此用武之國。——《隆中對》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
荊之地方五千里。——《公輸》
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輸》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小大之獄。——《曹劌論戰》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鄒忌諷齊王納諫》
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愚公移山》
懲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5.(助詞)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心之所向。——《童趣》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孫權勸學》
而兩狼之并驅如故。——《狼》
無絲竹之亂耳。——《陋室銘》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
當余之從師也。——《送東陽馬生序》
無鮮肥滋味之享。——《送東陽馬生序》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岳陽樓記》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翁亭記》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滿井游記》
天子之怒,伏尸百萬。——《唐雎不辱使命》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而離之刺慶忌也。——《唐雎不辱使命》
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公輸》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公輸》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魚我所欲也》
此之謂失其本心。——《魚我所欲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愚公移山》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6.(助詞)作定語后置的標志
馬之千里者。——《馬說》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7.(助詞)作賓語前置的標志
何陋之有?——《陋室銘》
宋何罪之有?——《公輸》
8.(助詞)補足音節,沒有實義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論語》
婦拍而嗚之。——《口技》
卒之為眾人。——《傷仲永》
久之。——《狼》
處處志之。——《桃花源記》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醉翁亭記》
悵恨久之。——《陳涉世家》
公將鼓之。——《曹劌論戰》
9.(助詞)用在“前”“后”“內”“外”“間”等詞前,表示對時間或方位的限制
期年之后,雖有欲言,無可進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醉翁亭記》
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亭記》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滿井游記》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