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方式,決定了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6-04 10:38:25

一年一度的兒童節就快到了,回顧我國兒童節的由來,讓我想到去年看的一部反納粹題材電影《HHhH》。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反抗組織刺殺蓋世太保的故事。
具有猶太血統的蓋世太保,被稱為“布拉格屠夫”的黨衛軍頭目海德里希在被刺死后,希特勒惱羞成怒,瘋狂報復當地無辜村民,制造了震驚世界的利迪策慘案。死難者共400多人,其中包括99名無辜兒童。
為紀念在二戰中死去的所有兒童,部分國家把每年的6月1日訂為兒童節,這也是我國六一兒童節的由來。
本應快樂的兒童節,小編開篇為什么要如此沉重呢?
那是因為,在21世紀的今天,中國大多數家長還是只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學習成績,卻嚴重忽視親子關系中的情感溝通問題。漠視孩子天賦的多樣性、差異性,暴力溝通,會讓孩子長大進入社會后,產生嚴重的不安全感。而孩子幼年時期的安全感的缺乏,會嚴重削弱孩子的社會競爭力。
在論述開始前,我們必須先認請一個事實,就是孩子的天賦是不容易被快速發現,大部分人都是長大后才找到合適的事業跟興趣點。那么,我們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自以為是的為他設計未來嗎?
受傳統文化、習俗的影響,在親子溝通中,我們時常看到:控制、放任、賄賂、威脅等方法。舉一些常見溝通情景: “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優秀......”、“你再不聽說,我就......”、“你考到前8名,媽媽就給你買個......”、“你必須每周六去學鋼琴......”。
暴力的情感溝通之所以無效、有害,不僅僅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家長們難以達到短期教導目標,更為嚴重的后果是:這種方式推毀了孩子的歸屬感以及來自原生家庭的安全感。
當我們在孩子不愿意時候,以威脅的手段進行親子溝通,孩子會怎么想呢?
大家數情況下,他們并沒有感受到你的愛與關注,只是在語言暴力下做出應激反應。而家長們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并沒有真正給孩子必要的愛與尊重,也沒有正真的理解孩子。孩子們會覺得,你只是為了避免自已的麻煩,而大聲的責備我。或者不明白媽媽為什么這么生氣。
舉個例子:當你大聲呵斥得叫孩子吃飯時(威脅式溝通),一種孩子會假裝來吃飯,糊弄幾口就跑了。一種孩子會在恐懼中吃光飯。無論那種,他們的表現都是人在沒有安全感時的真實情緒。你怎么不多問一句,孩子為什么不想吃飯呢?
孩子在受到語言威脅時,一般會有兩種反應方式:
一、因害怕而服從(自已強忍、憋屈)----導致長大后性格軟弱、自卑。
二、因害怕而有激烈的情緒反應(哭著吃或摔碗)----導致長大后性格叛逆、自以為是、情商低,不能與外界有效溝通。
事實上,在我國的相當一部分地區,打孩子也很常見。
至于長期控制孩子,會讓孩子缺乏獨立性。放任,會養出熊孩子,讓孩子沒有邊界感,太自我,不利于孩子成人后與他人協作共事。
童年時期安全感的缺乏,會對一個人造成巨大的影響,甚至會影響一個家族的好幾代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看到很多人因童年安全感、歸屬感缺乏而造成的競爭力損失。
例如:畢業后找工作,是快速找個工作湊合做,還是精挑細選自已喜歡的做?是繼續學習以后賺更多的錢,還是高中畢業就打工掙快錢?面對他人不合理的要求,是無條件服從還是和善且堅定拒絕?面對困難的工作,是進行關鍵任務還是追求舒適?初三遇到難做的數學題,是有勇氣排除難點,還是永遠不敢面對難題?面對困難的人際關系,是勇敢面對還是選擇逃避?
很不幸的是,童年缺乏關愛、家庭動蕩的孩子、父母不注重情感溝通的孩子。往往會本能的追求舒適,而卓越、有價值的工作,往往需要人們走出心理舒適區。童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習慣性的選擇能提供安全感的工作。他們在起跑點上,事實上已經輸了。
所以,讓孩子好好過節,好好玩吧。孩子沒興趣的課外班,就不要亂報了。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