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的法則與技巧(四)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8-06-04 09:53:16

2、肯定孩子說話的技巧:打開孩子心靈的金鑰匙
孩子的自信品質(zhì)的養(yǎng)成是6-12歲,這是建立自信最好的時期。我輔導的很多名牌的大學生,她們都說自己不夠自信,我發(fā)現(xiàn)雖然她們都很優(yōu)秀,但是對自己的了解程度并不足夠,所以我在這里要特別提醒爸爸媽媽,在家里要認真觀察孩子,及時肯定孩子具體的表現(xiàn),最有效的肯定包含以下六點:
1、肯定孩子的原始動機
2、肯定孩子的情緒
3、在孩子的話語中找出接受的部分加以肯定
4、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加以肯定
5、承認總有新的或者想不到的可能性
6、身體語言的肯定
3、“錄像機”說話的技巧:只說自己看到的和聽到的
有些爸爸媽媽習慣以我們主觀的思維模式去判斷孩子的行為,很容易做出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理解的評價,用“錄像機”說話會讓孩子更愿意去聽,比如今天孩子晚回來了,有的媽媽會說:“你怎么這么晚回家?這么沒有規(guī)矩?”這種是批判式的語言,而“錄像機”說話會這樣說:孩子,你回來了?已經(jīng)快10點了,發(fā)生了什么?你愿意坐下來跟媽媽說說嗎?”
描述的是當下的事實,然后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簡單說來就是描述我們的觀察:說出看到的和聽到的,語氣語調(diào)盡可能平和。“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4、處理孩子情緒的技巧:“接受-陪伴-分享-替代-練習”
孩子情緒的有效處理方式有以下幾種:
1、交換式:孩子發(fā)脾氣,我們就滿足孩子的需求。
2、專橫式:命令孩子停止情緒的發(fā)泄。
3、冷漠式:對孩子的情緒不理不睬,甚至關禁閉,對幼兒來說是嚴重的傷害。
4、說教式:不停地講道理。
所以,對待孩子情緒的智慧處理方式有五個步驟:接受-陪伴-分享-替代-練習。
第一步是接受,先接受正在失控發(fā)作的情緒中的孩子。
第二步是陪在他的身邊,比如擁抱、撫摸他的頭、肩膀、后背,握著對方的手,這個時候要不斷地做深呼吸,用心的感受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同時我們可以表達:“寶寶,媽媽知道你現(xiàn)在很生氣,你剛才發(fā)脾氣一定有你的理由,你不高興可以發(fā)脾氣因為家里是安全的,媽媽陪著你。”這樣等待孩子平靜下來。
第三步是分享,等孩子情緒平復之后,平靜的和孩子做溝通:“你告訴媽媽,剛剛為什么生氣了?”然后孩子說完后,我們要把他的感受說出來,再讓孩子做更多的表達。
第四步是替代,我們要讓孩子找到更多的可能性,一起想更多的辦法避免類似的情況發(fā)生,這樣也可以促進孩子的思考。
第五步是練習,為了保證孩子能把事情辦好,可以在家里做一個角色扮演,對幼兒來說,可能不只需要演一遍,甚至需要演三遍,通過練習讓寶寶習得更好的處理方式。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