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內向不敢發言,家長應該如何引導教育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4-24 13:14:41

別只會說孩子“內向”,請幫助他一起努力
現在讓我們換一種思路來看這個問題。
首先,樹立這樣的理念:任何問題都可以解決,不是沒有辦法,而是你沒用對方法,你應該做的,是繼續尋找、嘗試下一個方法,直到問題解決了為止。
其次,分析問題產生的可能原因,逐一排除,然后對癥下藥。
回到不愛發言這個問題。
1.這絕不僅是性格問題這么簡單
退一步說,即使是天生性格極度內向,也一樣可以訓練出來。
英國首相丘吉爾,從一個口吃的孩子,通過刻苦努力,終于成為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首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用他那富有激情的演講鼓舞了千千萬萬的人。
古希臘著名演說家德摩斯梯尼。他天生口吃,嗓音微弱,為此,德摩斯梯尼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為了改變發音,他在嘴里含了塊石頭;為了去掉氣短的毛病,他常常面對呼嘯的海風,不停地吟詩;為了改掉聳肩的壞習慣,他在肩頭上方懸掛兩柄劍……
口吃的孩子,能成為一個偉大的演說家;個子矮小的運動員,可以成為奧運冠軍(鄧亞萍);所需要的,是克服生理上的缺陷,還有“我不行”的心理障礙,是艱苦的努力。
2.解決發言的問題,要先幫孩子提升實力
不愛說話,是因為腦子里沒貨,不知道說什么;不敢發言,是因為問題不會,不知道怎么答。那就幫助孩子積累,幫助孩子學習。
幾個幫助孩子提升實力的小方法
1.課外多積累
多和孩子聊天。對孩子的幼稚問題不譏諷、不嘲笑,而是耐心解答。不會不要緊,直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不會,咱們可以一起學習,查找答案。和孩子一起讀書。和孩子一起看電視。和孩子一起玩。在陪伴中,什么都說,什么都聊,孩子的腦海中就會積累很多詞語、知識、情境、方法;積累多了,就能夠信手拈來;信手拈來,當然不怕表達。
2.課內多練習
多讀課文。不會說,就學著說,讀課文,就是向語言表達能力強的人學說話。課文讀得好,既能夠促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夠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多認生字。識字多,在識字、組詞的時候,就能夠小試身手。
做好預習,對新課有所了解,通過查閱,有第一手資料,就可以在交流的時候展示一番。像這幾條,都是可以通過平時的練習,去打有準備之仗的。
有了準備,課上自然就敢發言了。發言的多了,自然就有了信心。有了信心,就更愛發言。為了發言,就會認真聽講。結果成了良性循環,不斷提高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
辯證法早就告訴我們:量變才能引起質變。提升實力,需要持久的付出和努力,實力到了,自然就想展示一下。如果孩子腦子里有了積累,想不讓他說,都難!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