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的歷史貢獻有哪些?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4-19 13:55:02

大禹,姒姓,名文命,又稱夏禹,戎禹。鯀之子。
禹部落的發源地在西夷。但是,在堯舜時代,禹的父親鯀已進入中原,他是雄踞大河南岸位于嵩高山中的有崇氏部落的首領。河南登封東南之千城鎮,古稱陽城,就是禹的發祥地。禹的兒子啟,在鈞臺大會諸侯,宣布即王位,建都陽翟,即今河南禹縣。隨后,遷郡安邑,在今山西安邑縣西。夏禹部落在中原的活動建立了中國的第一個朝代。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但它也給人們帶來了水患。歷史上它曾多次決口橫流泛濫成災。在夏商之際,中華的祖先就以勤勞的雙手和無窮的智慧治理黃河,興修水利,發展生產。禹部落生活在黃河之南,以農業發達著稱,必然要與黃河水患作斗爭。禹的父親鯀,因為治水方法不當,用堵塞的辦法造成了更大的水患,被舜處了極刑。禹繼承父志,改用疏導的辦法,治水成功。
大禹治水,有口皆碑。其中,他治水13年間,曾三過家門而不入。他勇敢而有智慧,任何困難和挫折都不能使他低頭。為了治水,他陸行載車,水行載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橋,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完成了“以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的偉大事業。大禹治水很講究方法,他首先進行調查研究,找到了河害的原因——黃河發源地很高,水流很急,所以多次沖決河堤。然后,制定治河方案,在下游將黃河分流。其一,出今山東博興附近的清河入海;另一條水道即漯水,故道從河南浚縣西南經山東范縣,臨邑、濱縣等地入海。終于制服了水患,使“九川既疏,九澤既灑,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
大禹對于歷史的另一貢獻就是奠定了私有制的國家基礎,為他的兒子啟建立夏王朝開闊了道路。
傳說黃帝死后,繼承帝位是顓頊帝高陽氏。顓頊是黃帝次子昌意的兒子,黃帝的孫子。顓頊傳位帝嚳高辛氏。帝嚳是黃帝長子之孫、黃帝的玄孫。帝嚳傳帝堯,堯為帝嚳之子。帝堯傳帝舜,舜是黃帝次子昌意的第八代孫。五帝的承傳世系,雖然不是父傳子,但都不出黃帝一族。這是父系氏族家天下的逐步過渡。
五帝承傳,用的是禪讓制。堯舜禹在禪位時,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兒子,但是部落聯盟會議制止了傳子。其中,堯要大家舉薦一個人去治水,四岳、十二牧舉薦鯀,堯不同意,而四岳、十二牧堅持,堯只好同意用鯀。第二個事例更直接。禹讓位伯益,確立他為繼承人,進行試用,卻又讓兒子啟及其同黨輔佐伯益,進行實際的政權控制。因此,禹死后,啟奪了伯益的政權,建立了夏朝。至于堯禪讓舜,先試職28年,舜實際上已控制了政權。堯死后,舜只是形式上作了一番讓位堯子丹朱的表演。然而,諸侯都朝拜舜而不朝丹朱;到了禹禪讓伯益,則諸侯都朝拜啟不朝拜伯益了。隨著私有制日益發展,家天下世襲制日漸抬頭而最后戰勝了禪讓制得以確立。伴隨世襲制的來臨,國家政權也日趨完善。舜時,國家的各個機構都系統地建立了起來。舜舉用22人治理國家,分掌教育、農事、工程、司法、典禮、天文等。還建立了三歲一次考核的制度,“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也就是說由黃帝草創的國家,到虞舜時已趨完備。最后一步只是確立世襲制的事了。這一步由禹建功業,他的兒子啟來完成了。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