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經(jīng)典賞析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7-07-17 14:42:20

奧數(shù)網(wǎng)整理了關于小學語文課文《月光曲》的經(jīng)典賞析,希望對小學語文課文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用具體句子來說,“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這幾句話,表現(xiàn)的是那種朦朧的美,再想像一下當時人物的心情應該很平和,讀起來,聲音輕柔,語速稍慢,語氣變化不大.讀到“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驟然加速,語調起伏變化很大,突出海面上波濤洶涌的樣子,而至“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沒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大海.”語速又再次減慢,尤其注意在“月光照耀下的”后面要停頓,“波濤洶涌的大海”速度更慢,但每個字都極其有力,以表現(xiàn)出兄妹倆陶醉在樂曲中的心情.\x0d直到現(xiàn)在,仍有許多人把上面這個優(yōu)美感人的傳說與事實本身等同起來,實際上,據(jù)音樂史學家研究,貝多芬從未有此經(jīng)歷.他的《#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之所以被冠以“月光”的標題,是由于音樂評論家萊爾施塔伯認為,此曲的開頭讓人想起琉森湖面上的月光.精明的出版商即以“月光曲”為標題杜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x0d其實貝多芬寫作這部作品時,正值1801年,當時他的耳聾疾患日漸嚴重,失戀的創(chuàng)痛尚未平復,在痛苦的心境中,他寫出了這首鋼琴奏鳴曲.\x0d因此,在第一樂章中,那支嘆息的主題融人了他的憂郁的思緒.有人曾借助想象力解釋了這個樂章說:“第一樂章猶如月之初升,充滿希望,但被浮云所掩,萬影俱逝,令人悲從中來”.\x0d第二樂章是個小快板.作為過渡性樂章,音樂情緒趨于柔和溫馨,像是回憶昔日的甜夢,也像憧憬未來的藍圖.樂章中的兩個音樂主題仿佛是撫慰著創(chuàng)傷的心靈.舒緩的過渡樂章會使人產(chǎn)生平靜的月夜之感受.不過,這皓月般的恬靜不過是貝多芬洶涌的心海中的短暫的憩息.\x0d第三樂章如潮涌來,猛獅般的貝多芬又躍現(xiàn)在急馳奔突的黑白琴鍵之上.如果說,第二樂章正如李斯特評淪的那樣:“它是兩座懸崖中的一朵小花”,那么,終曲樂章就是從萬丈懸崖上狂瀉直下的洪水.激動的快板速度使音符勢如暴風驟雨,融進了憤懣、申訴與抗爭.坎坷的際遇給以貝多芬的,不是嘆息和屈從,而是搏擊與爭斗.這個樂章有兩個對比性主題,前者由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構成向;上沖擊的樂句,顯示了堅強的力;后者旋律優(yōu)美,音調清麗,充滿了對信念的憧憬與希冀.兩個主題或交織、或對比、或發(fā)展、或重現(xiàn),使作曲家的心境如大海,波濤洶涌,難以止息.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