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試題庫 > 期末試題 > 語文期末試題 > 五年級語文期末下冊 > 正文
2017-04-25 15:59:34
6、根據要求各寫一句名言警句。
(1)含有虛心好學地:______________
(2)含有一心為國:________________
六、把下面的句子換個說法,使意思不變。(14)
1、聽了他的英雄事跡,我感動得直流淚。(反問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愛的狐貍輕松自在地在屋里踱來踱去。(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天的北戴河是一年中的旅游旺季。(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寫句子。
(1)是刀在剝皮嗎?是火在燒身嗎?是劍在剔骨嗎?是針在穿心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我是一棵大樹,我就為人們撒下一片綠蔭;
如果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讓我說。(8分)
奶奶養了兩年的的一只小花貓丟了,奶奶非常難過,其實你也很喜歡那只小貓,心里也難過,但是媽媽把勸慰奶奶的任務交給了你,你想怎樣去勸慰奶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閱讀短文,回答問題。(15分)
(一)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想了一會兒,對兒子和小女兒說:“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 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這段話中爸爸不僅描寫了白楊樹的________特點,還表現了白楊樹_______。
2、仿寫句子
哪兒……哪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管……不管……不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為什么會由微笑變得嚴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煮書”
爺爺的書房里掛著一張條幅,上面寫著“煮書”兩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書只能讀,怎么可能煮呢?
一天,爺爺剛剛寫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轉椅上品茶。我指著條幅問爺爺:“書怎么可以煮呢?書放在鍋里煮,不是要煮壞了嗎?”爺爺笑了 書是精神食糧嘛 既然是食糧 怎么不可以煮呢 煮熟了 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哇爺
爺看我疑惑不解的樣子,便接著說:“你知道唐代大詩人杜甫吧?”他小時候讀書常常是反復誦讀品味,非把書讀熟透不可。其實,這就是‘煮書’。這樣,他做起詩來就感到得心應手了。所以他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們學習語文,對那些好的文章也就應該這么‘煮’。否則,就很難把語文學好。”“爺爺,你看我該怎么‘煮書’呢?”“你可以從煮語文書入手嘛。書上的課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來,放聲讀上幾遍,仔細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啊!這樣‘煮’下去,你不僅能體會文章的情感,還可以牢記妙詞佳句……好處可多啦。肚子里的詞兒多了,今后說話和寫文章還會犯愁嗎?” 爺爺的話使我豁然開朗,“煮書”還真有道理哩。
1、給第3自然段加上標點符號。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爺爺說的“煮書”指的是: ______2
3、爺爺告訴“我”應該怎樣“煮書”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結合短文內容,寫出你對“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的理解。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寫作。(25分)
下面是一些同學的心里話,看后你肯定會想到與這些心里話有關的人或事。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句,把你想到的寫成一篇450字以上的作文。題目自擬。
1、與其嫉妒別人,不如用實際行動超越別人。
2、沙堆是一粒一粒積成的,學問是一點一點積累的。
3、擁有父母的關心,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事情。
4、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
5、學習不僅要認真,還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