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16-11-11 10:41:13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語文教案
教材簡析:《夢園飛天》與《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奇妙的克隆》構成“科技之光”主題單元,這一單元都是弘揚國威,展示人類最新科技成果的文章。本文改編自一篇通訊報道,時事性與新聞性不言而喻。
本文按事情發展順序生動詳盡描寫了“神舟”5號飛船載著航天員楊利偉首次飛行太空的過程,表現了中國人民實現飛天夢想的無比喜悅與自豪。全文20個自然段,可分為“送行——發射——問候——圓夢”四部分。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文中重點詞語,通過賞析、感悟、交流提高表達能力。通過《夢圓飛天》專題學習網站自主查尋閱讀資料,拓寬視野,提高學生信息工具的有效使用與信息甄別能力,信息交流與協作學習能力。
2、情感與價值:利用《夢圓飛天》專題網站上大量的文字、圖片、視頻,幫助再現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神舟”5號發射成功時人們無比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3、方法與過程:建立“自讀自悟——師生研讀——自由傾吐”的閱讀結構,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重點:通過對課文的第二,三兩段的學習,引導學生感受飛船發射前后人們心情的起伏變化。“神五”飛天,是全中國人民關心的大事,利用信息手段突破時空的限制,把學生帶回飛天瞬間,感受當時那激動人心的場面。
難點:體味課文語言文字用字的準確精妙,培養憑借語言文字適時展開想象,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一、神話開篇激趣導入
1、“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激起了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2003年10月15日,“神舟”5號發射成功,圓了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那個難忘的日子。(生齊讀課題)
2、在這難忘的日子里,課文為我們記錄下了哪些場面?
(板書:送行、發射、問候)
[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拓寬視野、豐富心理活動最主要的推動力。凡是富有成效的學習,學生必須對要學習的材料具有深厚的興趣。課伊始,教師便從“嫦娥奔月”引到神五飛天,一開始就為學習課文奠定了驕傲自豪的情感基調。]
二、交流討論,細品課文
1、課文一到五自然段為我們描寫了送行的場面,讀讀這部分內容體會一下人們和楊利偉不同的心情。
2、播放《歌唱祖國》,出示送行的畫面。
△聽,雄壯嘹亮的《歌唱祖國》的樂曲聲響起來了,人們冒著凜冽的寒風來到了這兒——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你能體會此時人們的心情嗎?
△師小結:在距美國發射的第一架載人航天飛船42年后,我們中國終于也擁有了自己的載人航天飛船。此次發射成功我們就將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航天載人技術的國家。人們的心情是激動,是喜悅,更是期盼。
[現代教育家葉圣陶曾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努力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積極創設情景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情感表達是語文學科重要的任務。
學習第一部分送行的場面,為了讓學生深入體會人們與楊利偉不同的心情。在自由朗讀課文后,雄壯嘹亮的《歌唱祖國》樂曲配合送行畫面的媒體渲染,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更好地去感悟、體會人們復雜的心情。]
2、與人們不同的是,此時,身著乳白色航天服的楊利偉平靜地等待著出發的命令。指名讀。
出示:“總指揮同志,……他的眼神顯得格外平靜。
△從楊利偉格外平靜的眼神中你讀懂了什么?學生談體會并朗讀句子。
[體會楊利偉當時的心情,抓住了”平靜“一詞。對于它的理解涉及到許多與課文相關的內容:楊利偉艱苦訓練、科技工作者的辛勞和付出、我國的航天發展史……,這些問題恰恰也正是學生最感興趣最想了解的,并且有助于他們更透徹地理解文字內容的深層意蘊--平靜是因為信任,不光對自己的訓練充滿信心,更對我國科技水平和科技工作者們充滿信任。可見,課前利用專題學習網站收集資料,使課堂學習效果事半功倍。而且,學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積極性與學習潛能都得到了極大的發揮。]
3、在神舟五號發射的過程中,哪些場面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找出來讀一讀,然后看看連接,談談自己的感受。
4、指名讀描寫發射場面的句子并說說體會。
出示:隨著發射時間一秒一秒地逼近,……“起飛!”
△“逼近”還可以換成哪些詞?為什么這里要用“逼近”?
5、讓我們屏息凝視與他們一同去看看神五發射的場面。(教師點擊放映錄像,學生觀看。)
△這場面,這氣勢一定震撼了你,那就放聲把它讀出來。
出示:烈焰升騰,大漠震顫。……直指蒼穹。
△男生們,請你們來讀讀,讀出它的氣勢來!
[一段神舟五號發射升空的錄像驚心動魄,氣勢恢宏,把學生從語言文字的描述中帶到了發射的現場,發射場面的再現深深地感染了學生,他們的朗讀把自己內心的震撼以及感受到的場面的壯觀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信息技術為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了“媒介”,它提高了學與教的效率,改善了學與教的效果。]
5、“神舟”5號發射成功了!又是怎樣一個場面?
出示:“神舟”5號發射成功!……無限的自豪。
△說話訓練:指揮大廳里一片歡騰,有的——(指名);有的——(指名);有的——(指名);還有的——(指名)。每個人臉上都——(生接讀)
6、發射成功了!世界各地紛紛慶祝神五發射成功。請你點擊進入“視覺神舟”下的“為神五發射而自豪”這一欄目,自己讀一讀。選擇感動你的話和你的同伴交流。(學生瀏覽網頁——交流)
[不管是對指揮大廳里歡騰場面的想象,還是自主閱讀時文字的感染,目的都在于使學生融入課文角色,逐步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7、神州五號發射成功了,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無不激情澎湃,楊利偉在飛船上更是難以抑制豪邁之情,他深情地向地球發回了問候——(生接讀)。
出示:“向世界各國人民問好!……感謝全國人民的關懷!”
△他的問候傳向酒泉發射中心,傳向祖國各地,傳向香港、澳門、寶島臺灣,傳向世界各國——(生齊讀)
8、此時的你一定非常去看看楊利偉從太空中拍攝到的畫面,那就讓我們一同去領略一下。
△播放畫面,教師配樂朗誦。
出示:“來到茫茫太空,……景色十分迷人。”
△景色如此神奇美妙,請你自己讀一讀,感受一下。(自由讀)
△把你認為景色特別美或特別神奇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讀出它的神奇美妙來。(女生齊讀)
[楊利偉向兒子描述的太空中所看到的景色是神奇美妙的,但學生限于生活經歷和生活積累,感知發展水平不高,難以僅從文字中感受到。如何借助媒體讓學生從中體會它的神奇美妙呢?教學時,教師配著一段自制的與課文相一致的視頻示范朗讀,把他們一同帶向了那個神秘莫測,神奇美妙的太空。在這里,媒體的運用刺激了學生的多種器官,使學生喚起了強烈的真實感受,怪不得聽著帶著神秘色彩的音樂,看著一幅幅美妙的畫面,學生個個沉浸其中。]
9、浩瀚的太空從此寫下了中國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國人的腳印,這是個多么值得驕傲與自豪的日子。
讓我們一同自豪地告訴全世界——
讓我們一同驕傲地告訴全世界——
出示:2003年10月15日,浩瀚的太空……今朝終于成真了!
[課至此,學生個個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為我們科技水平的突飛猛進而驕傲自豪,教師在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后適時引讀,給予了他們一個傾吐的時機,朗讀達到又一個高潮。]
10、15年前,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訪問中國。在演講時,他藍色的眼睛一眨,說了一段令中國人感到尷尬和苦澀的開場白:“人類第一個向往飛向月球的人是誰?是中國古代一位美麗的姑娘。人類第一個蹬上月球的是誰?是一位美國人。那個美麗的姑娘就是嫦娥,那個美國人就是我。”
“太空一往返,中華五千年。”從嫦娥到楊利偉,中華民族經歷了多么長的奮斗歷程啊!當我們的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相繼順利返航的這一刻,你內心有著怎樣的深切感受。
△請你點擊進入“一顯身手”欄目,把你此時此刻最深切的感受寫下來,等會和同學們一同分享。
△學生回復后交流。
[美國宇航員這段令中國人感到尷尬和苦澀的開場白,同樣觸動了學生的心弦。在我國的神舟“5”號和神舟“6”號相繼發射成功的這一刻,他們情緒高漲,有著許許多多感慨要一吐為快。BLOG平臺為他們提供了傾吐、交流的舞臺。在這里他們暢所欲言,急于將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與同伴分享,體現了良好的交互功能。]
三、小結
繼神五之后,2005年10月12日搭載著費俊龍和聶海勝兩位宇航員的“神舟”六號飛船也發射成功了,“神舟”七號的發射更是指日可待,中國人登陸月球并非遙不可及,勤勞而充滿智慧的中國人的一個個夢想都將一一成真!課后還可以選擇你感興趣的繼續瀏覽。
[40分鐘的學習學生意猶未盡,教師除了為學生提供《夢圓飛天》專題網站外,還提供了幾個有關神六的新聞網站與視頻網站。在今后一段時間內,他們都會去關注航天信息,關注科技發展,不斷從網絡中獲取信息,信息素養與語文素養的不斷提高,就在這潛移默化之中。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