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唐代的小孩子是從小就學習吟詩的(2)
來源:搜狐教育 給孩子 2016-06-23 11:32:41

古詩的四聲和平仄
如果我們寫詩時只管內容不注意聲音的協調,誦讀起來就不好聽,比如我說“溪西雞齊啼”,意思是說溪水西邊的雞都一齊啼叫起來。但由于它用的都是同聲同韻的字,讀起來像繞口令一樣,都不知道說的是什么!
當然,這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因此我們中國的格律詩在聲調上注重平聲字和仄聲字的搭配,通過聲調的交替變化形成誦讀時的聲音之美。
古詩雖沒有平仄的規定,但往往有一種自然形成的“天籟”之美。如《古詩十九首》的“行行重行行”,五個字都是平聲,同一個調子一直延長下去,這在格律詩里是不允許的。然而正是這種單調的聲音,與行人越走越遠一去不回的內容結合起來,就自然產生了一種令人感動的力量。
這是天籟,不是用人工技巧能夠做到的,對作者來說可遇不可求。所以有人說,古詩其實比格律詩更難寫,因為它那種自然的聲音之美沒有一個人工的規律可循,所以更難掌握。
對漢語四聲的認識,始于南北朝的齊梁時代,而齊梁時代之所以能夠產生對我們自己語言特色的這種反省,又是由于佛經梵文影響的結果。這種反省很快就影響到了詩歌。因為人們發現,一句詩如果所有的字都是平聲或者都是仄聲,讀起來是很不好聽的,一定要平仄間隔才好聽。所以從齊梁開始,詩歌逐漸就走向了格律化,到初唐就形成了“近體詩”。
所謂近體,是相對古體而言。古體詩不講究平仄也不講究對偶,近體詩講究平仄和對偶。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