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數學常見問題的解決對策
來源:奧數網 2016-06-07 11:24:28

小學低年級的數學基礎打得好,對將來更加深入的學習及升學都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數學的學習比較抽象,如果反復栽在同一個問題上、數量關系分析不確定等問題處理不好,孩子很容易產生厭倦情緒。
問題一:數學閱讀能力差
小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拿到題目,無從下手,有的停住筆頭不動,有的苦思冥想眉頭緊鎖,這時,如果老師將題目讀一遍,強調重點的字眼,或者加以停頓、重音,就會有學生喊:“哦,原來如此!”馬上列出解題算式。這說明學生對題目的重點詞句抓得不夠明確,從而不能快速正確的答題,由此可見數學閱讀能力極大地影響著他們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教學實踐表明,數學閱讀水平低的學生,課堂上對數學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維轉換慢,從而造成知識接受量少,理解問題時常出現錯誤或偏差,影響了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甚至影響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對策:正確閱讀和梳理數學信息
1、在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中,讓學生抓住主要概念以及重點詞句,體會題目的主要意思,引導他們正確地閱讀和梳理數學信息,形成數學閱讀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2、部分學生在作業過程中存在求速的心理狀態,審題時走馬觀花,粗心大意,對于做錯的題目上,引導學生形成錯題分析法,而分析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由于不正確的閱讀導致的解題錯誤,從而形成“我要正確閱讀”的內部動機,引導學生仔細審題,真正弄懂題意。
3、低年級小學生由于受年齡特點和心理水平的限制,很難自主、細致地進行數學閱讀,往往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等到錯了,在老師的要求下再來更改,這使得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緩慢甚至停滯不前,部分學生甚至會產生反感或畏懼心理。老師應該盡可能地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通過獎賞和一些信任、鼓勵的話來引導學生加深認識,并實現不斷地強化。
問題二:對數量關系分析不明確
應用題教學把分析數量關系看作重中之重,而“解決問題”教學中,學生感興趣的是情節、題目被分解得支離破碎,以致數量關系的分析被淡化,比如說只是用單純的加、減、乘、除符號來抽象教導學生記住而忽略了其中的關系具象化,讓孩子難以理解更加難以運用,這是造成大部分學生還不能完全依靠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來解決問題的重要原因。
對策:善用圖,提升解決問題能力
我們應利用主題圖的直觀,比如有一堆蘋果,用給自己代替加,用給別人代替自己的減少來體現這種數量關系,用具象代替公式、抽象概念,用注重學生對問題的完整表述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的習慣。
問題三:教育缺乏對孩子的應用意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課堂教學模式基本是灌輸——接受,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教師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識結論準確地給學生講清楚。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結果具有的特點是:計算技能和解決常規問題能力比較強,但解決非常規問題的能力比較弱,面臨一個新的問題情境,由于缺少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把這個情境數學轉化成相應的實際問題并加以處理的靈活變通能力不足。
對策:培養自主意識與多變思維空間能力
教師應該更加生動形象地授課,充重利用空間思維擴展,不僅僅是局限于二維的空間,有機會應鍛煉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在形象生動的實踐中傳授引導概念及思維,幫助學生自己去找尋到答案,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與靈活多變的思維空間能力。
問題四:數學學習與社會生活實際相脫離
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中的計算力、觀察力、分析力、推理力、判斷力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緊密貼合,而小學生數學學習具有較強的自我封閉性,老師普遍注重“純粹”技能技巧的訓練和題型教學,脫離社會生活實際,相對紙上談兵、單調乏味,既讓孩子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又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即使一些數學技能掌握較好的學生,面對一些現實的數學問題也常常感到困難。
對策: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問題
與日常生活相貼合,家長應引導孩子把在校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亦或是生活中的問題引導孩子用數學思維去解決。比如說生活中的爬樓梯計算,切蛋糕的角度與數量等,用這些常接觸到的容易讓孩子接受加深印象的具象來體現數學關系展示數學概念,告別枯燥乏味的單純抽象概念理解,這樣做在培養孩子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的同時還能加深孩子印象與數學思維的靈活變通。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