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重點中學:江西師大附中濱江校區
來源:奧數網 文章作者:奧數網 2015-06-02 15:05:39

江西師大附中濱江校區
鳳凰洲上的教育傳奇
我校濱江校區經過3年的發展,現有教師(濱江編制)49人,學生近1600人,共分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五個年級31個班。首屆初三,學校特別重視,將原有的4個班拆分成5個班,小班教學,確保質量。進入初三以后,每次與青山湖校區統一的聯考,進入全年級前100名的有20多人,進入前50名的也有12—13人。同時,我校積極響應紅谷灘號召,接管鳳凰學校初中部,成立濱江二部,除了派出章國富主任長駐二部之外,湯校長、朱校長等領導經常親臨二部指導,我校各處室都能主動做好與二部的銜接工作,特別是教務處分管的教研組與二部對應各組無縫對接,每周統一集體備課,每次考試統一安排,每次公開課集中聽評課,資源完全共享。經過附中全組老師的悉心指導,二部的政治老師魏群和化學老師湯海兵在“紅谷杯”比賽中,均獲得講課比賽第一名。
素質教育,花開絢爛
在剛落下帷幕的南昌市中學生藝術節中,我校的“紅心”合唱團獲合唱表演第一名,“紅星”管樂團獲器樂表演第一名,舞蹈隊獲舞蹈表演一等獎。與此同時,體育賽場上也捷報頻傳。附中田徑隊第29次蟬聯南昌市田徑比賽冠軍;初一(10)班的羅弘昊同學在全國青少年斯諾克系列賽江門站中獲得冠軍。而在第11屆中國西部數學聯賽中,附中高二(15)班汪鴻鋒同學獲得金牌,在2011年全國數學聯賽(省級賽區)中胡浩、汪鴻鋒、白偉同學分獲一、二、三等獎。
素質教育的碩果與師大附中歷來注重綜合素質的指導思想是分不開的。附中一直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文體活動。每年都與陸軍學院聯合進行國防軍事夏令營和軍事訓練,磨煉學生意志,鍛煉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另外,還組織系列社會實踐活動。幾年來,陸續開展了贛江行、鄱湖行、書院行等活動,組織學生前往贛江源頭石城,拜訪白鹿洞書院、鵝湖書院,走訪名川大山,游覽自然人文風景,陶冶情操。還有像國際班學生牽頭的義務支教、援藏募捐和模擬聯合國活動既彰顯了學生的愛心,又拓展了他們的視野。
城運會上,先聲奪人
有著驚人毅力的附中師生,自今年八月份以來連續奮戰69個日夜,上下齊動員,戰高溫斗酷暑,積極參與“七城會”開幕式第一個節目《青春的韻律》的排演工作。正式演出中,他們動作熟練、隊形整齊,大會有關方面一致稱贊:最文明守紀和具有良好精神風貌的隊伍,就是師大附中。總結大會上,學校隆重表彰了榮獲“七運之星”稱號的學生和有突出貢獻的7位教師。江西師大校長助理、師大附中校長湯賽南發表了精彩激昂的演講《向歡樂和堅強致敬》,盛贊濱江校區初二年級在活動中所體現出的堅強的精神、歡樂的態度。
全心創業,皆成可能
師大附中新校區創辦之初面臨巨大壓力,和來自包括許多家長在內的各界的質疑。而附中頂住壓力,于整體搬遷和初高中分開辦學兩種傳統模式之外另辟新徑,在保留老校區原有初高中建制的基礎上,在紅谷灘鳳凰洲設立了初高中完備的濱江校區。校領導及全體教職工,全心苦心辦好新校區。湯賽南校長連續兩年寒暑假,甚至春節期間都堅守在學校。以濱江校區校辦負責人、國際部負責人占小華為代表的一批中層領導干部,以校為家,不分晝夜,盡職盡責。以石文玲老師為代表的老教師,行為師表,身為世范,愛崗敬業,深受學生的喜愛。現如今,濱江校區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一直贊許,許多老城區的學生都慕名而來。
美麗校園,優秀師資
走在附中校園內,在感受老校區明月湖畔垂柳的謙遜,日新廣場圖新精神的同時,不得不贊嘆新校區空氣的清新,學生的蓬勃生機,師生間的熱情真誠。道路兩旁是喻華等84屆校友回贈給母校的大樟樹;食堂里是為師生提供的最優質的生活服務:免費的開水、菜湯及加飯服務,傳統節日里贈送的湯圓、粽子、月餅、雞蛋、蘋果等特色食品。湯校長去北大清華看望校友時,校友幸福的回憶到,母校的生活條件一流,除了食堂的飯菜可口外,學生自主管理與教師監管相結合的3、4人一間的寢室,更是有著他們自主成長的足跡。
如今,許多家長最初對新校區的擔心,都因為美麗的校園環境、優秀的師資而煙消云散。附中的老師個個視事業為生命、以校為家。每位老師刻苦鉆研,不斷提高教學技能,夯實專業基礎。11月13日,附中青年教師殷星橋在全省“贛教杯”中學歷史教學比賽中獲得一等獎第一名。今年招進的國家第一批優秀免費師范生也在老教師的傾囊相授下,迅速成長,使許多像石文玲老師這樣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感到“后生可畏”。
嚴格溫馨,拓展助學
濱江校區制定并嚴格執行《住宿生量化管理規定》、《住宿生手機管理規定》、《住宿生請假管理規定》及《住宿作息時間管理規定》。安排住宿生收看新聞聯播、電影,定期召開民主生活會、總結大會,大力推進寢室文化建設,努力創建溫馨寢室。在為住宿生營造濃厚學風氛圍的同時,還倡導住宿生培養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
除此之外,針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子,師大附中還有一套較為完善的貧困生獎勵助學機制。近兩年,我校在統招學生中開設了“陽光班”,由江西省慈善總會每年捐助善款10萬元,讓貧困生免費就讀。
學校每年對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進行較為詳細的調查,為貧困學生申請南昌市貧困學生補貼。同時,學校還積極聯系中國建設銀行,加入“建設未來——中國建設銀行資助貧困高中生成長計劃”,每年為高三年級品學兼優的同學申請建行資助金36000元。此外,中經匯通獎學金在該校也要獎勵一批優秀學子。
許多附中校友心系母校,通過各種方式支持、贊助母校辦學。為搭建一個“做有責任的附中人,學子獻愛心,真情助母校”的平臺,附中校友總會成立了“江西師大附中校友發展基金會”并進行了資金募集。
開放辦學,國際視野
開放辦學是江西師大附中為促進省市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和諧而作出的一大貢獻。每年,兩個校區的初、高中都要分別舉行“教學開放日”活動,每次都有來自全省的近千位專家、老師、家長前來聽課、評課和交流。附中用這種“寫真”教學,原生態地演繹了學校的辦學底蘊和內涵,也進一步促進了學校教學水平的提升,加強了教師之間、學科之間的相互學習,讓社會、家長了解附中。
作為江西基礎教育的一面旗幟,師大附中沒有滿足于目前所取得的成就,主動擔當探索基礎教育國際化的責任,積極探索融合中式基礎教育優勢與美式“培養創造力”優勢的教育改革之路,力圖解答錢學森之問。早在十年前,湯賽南校長就曾想,要盡快實現這樣一個辦學夢想:師大附中的學生高中畢業后,直接升入哈佛、耶魯、牛津、劍橋等世界名校。副校長朱斌說,為彌補我省面向國際高校的基礎教育的空白,附中一定要辦好我省第一個“中美國際班”。
自今年7月9日正式將中美班推向社會以來,江西師大附中和美國費爾蒙特中學合作辦學的中美班受到愈來愈多人的關注和青睞。現在,師大附中已有高一、高二兩個“中美班”,聘請了4位具有專業資格的美籍外教,實行小班化教學。費爾蒙特中學教學督導Rebecca女士也定期觀摩課堂,提出指導意見。本學期初一、初二年級每班每周新開一節口語課,由外教直接給初中同學上課,外教那純正規范的口語、幽默風趣的教學,深受學生歡迎。
創新教育,引領風氣
“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附中的不斷發展,正是源于其不斷創新,不斷學習的精神。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師大附中不斷開拓思想,創新思維,學習先進經驗。在副校長朱斌、國際部負責人占小華等的帶領下,附中多次組織教師“走出去”,到洋思中學、北京四中、首都師大附中、衡水中學、復旦附中、建平中學等名校進行觀摩學習。通過考察學習,并結合學校實際,開發出具有附中特色的國際部課程。同時大膽提出建設高效課堂的理念,將當下教學的先進經驗主動引進課堂,力爭課堂做到“三大”(信息量大、思維量大、訓練量大)、“三講三不講”(講易混點、易錯點、易漏點,學生自己已經會了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怎么也學不會的不講);努力營造“寬課堂”,讓課堂向課前推移,向課后延展。
不僅如此,課堂外附中還形成了師生一家,和諧、民主、輕松的氛圍。湯校長多次與學生近距離接觸,走進學生寢室、教室,與校友通信,與學生干部交談;三兩結伴的同學,見著老師時的那一聲聲熱情洋溢的“老師好”;放學后,同學們井然有序的等候校車。在師生共享的“綠草藍天”歐式校車上,常常傳來陣陣掌聲,那是師生利用乘車時間,欣賞經典,交流心得感受。
附中一直視優良的風氣為生命,一直在不斷的總結、反省中前進。附中目前的成績,是不斷進行自身文化建設,加強思想健身、隊伍建設的成果。正如湯賽南校長在前年出版的《做有責任的中國人》之后又一力作所示——“做有精神的中國人”,附中人始終秉承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秉承著“行勝于言”的精神。“精神”是引領附中不斷發展的不竭動力。
附中的發展,還得到了省市區各界領導的關懷、家長的支持。2008年教師節,省委書記蘇榮來到學校,對附中的文化建設給予了高度肯定;2011年教師節,省長鹿心社也來到學?赐街薪處。在新校區的建設過程中,省教育廳、發改委、財政廳,以及紅谷灘新區管委會和鳳凰洲當地政府都為新校區的基本建設、師生的學習生活給予了大力幫助,F在,在紅谷灘新區管委會以及鳳凰洲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新校區的二期建設正在著手實施。相信在各界的支持下,在附中人奮發圖強精神的引領下,已走過57個年頭的師大附中,將帶著累累碩果,迎接更加豐收的甲子之年。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