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 六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 正文
2013-12-20 10:31:33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六年級語文 教學論文
如,第五組“初識魯迅”。
本組的學習內容包括認識魯迅、感受魯迅,繼續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重點讓學生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導語:第一段明確本專題我們要認識、了解魯迅,第二段明確了要學習的讀寫方法。
課例:第一篇課文是魯迅的小說《故鄉》的一個片斷《少年閏土》,課文后安排“資料袋”──魯迅簡介。后三篇是從不同角度寫魯迅的文章!段业牟隔斞赶壬泛蟀才庞“閱讀鏈接”:兩個片斷,第一個片斷語言精煉、傳神,可謂抓人物特點的范例;第二個片斷與課文內容照應,既是對課文內容的闡釋,又是對課文內容的補充!兑幻妗非暗倪B接語,用有說服力的事例講了魯迅對青年的關心和愛護,與課文內容相對應;《有的人》對魯迅的一生做出了總結和評價。
口語交際·習作:內容亦與本單元內容相關聯。口語交際“留在心里的印象”,有幾個要點:“第一次相見時的情景”“(第一次相見時)他留給你的印象”“后來相處中發生的事”“你對他印象的變化”;仡櫛締卧恼n文,不難發現,這個交際話題的設計,與課文內容是有關聯的,比如《少年閏土》《一面》。習作內容有兩個,可任選其一。第一個要求寫人,可以運用本單元以及以前學到的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個是擴寫,寫事為主體,亦可表現人。
交流平臺有兩個內容,一個是談自己心目中的魯迅,另一個是交流對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及理解的方法。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材在編排上注意情感、態度與知識、能力之間的聯系,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與語文學習能力和習慣的培養融為一體。我們相信,只要教師充分開掘教材內容,學生學習完整組教材,單元學習目標是不難實現的。
本冊教材聯系教學實際確定各個專題在教材中的位置,關注各個專題及課文的內在關聯,使整本教材成為一個整體。如,根據我國國慶節的時間和大部分地區的教學進度,將“祖國在我心中”這一“小綜合”專題安排在第二組,便于教學,并將“大綜合”“輕叩詩歌的大門”安排在后半學期。本冊“大綜合”以了解詩歌為中心,“詩歌朗誦會”是主要活動之一,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儲備,特意在“祖國在我心中”這一專題中選編了朗誦詩《中華少年》,朗誦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學習要求,學生可以學到一些詩歌朗誦知識。“初識魯迅”專題選編了《有的人》這首詩,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誦”的學習要求;本專題也放在了“大綜合”專題前,有利于知識的遷移,便于“大綜合”中活動的開展。
(三)加強導學功能,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本冊教材,在編寫時既考慮有利于教師的教,又考慮有利于學生的學,努力使教科書既成為教師的“教本”,又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本”。主要體現在:一是導語提示單元學習內容;二是精讀課文的課后題,略讀課文前的連接語,注意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和獨立思考;三是每組課文后的“詞語盤點”便于學生自查自測;四是“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臺”為學生討論問題、交流認識提供了平臺。
“交流平臺”這個欄目,一般地說,引導學生在一組教材的學習之后,交流收獲、體會,以漸漸悟到讀寫的一些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依據教學實際靈活掌握,交流、總結的內容可以不受其限制。有的專題中的“交流平臺”引導學生回顧其他學年、學段學過的課文,并與本單元課文作比較,找異同。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溫故知新,在新舊知識的碰撞、融合中獲得新知,訓練思維。
(四)“口語交際·習作”的編排,加強指導,明確要求
延續五年級教材的編寫思路,本冊中口語交際?習作依然單列。編排形式亦比較靈活,有先說后寫的,有先寫后說的,有把兩部分內容合在一起的,也有分開的。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注意提供多個角度,拓寬話題范圍,增加選擇性,為學生回歸常態進行口語交際、自主進行習作,留有較大的創造空間。
口語交際話題方面,有與專題內容相關的,也有意識地安排了指向技能的。與專題內容相關的,如,“珍惜資源”“講關于動物的故事”“身邊的藝術”;與口語交際技能相關的,如演講(第二組“祖國在我心中”學習匯報會中的一個供選擇的內容)、辯論、朗誦(第二組、第六組涉及到的內容)、“勸阻”。
習作的編排注意兼顧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也安排了一定數量的應用文。記實作文主要安排在第三組、第五組、第八組,分別是“體現人們相互關愛的事情”“用一兩件事介紹小伙伴”“學習藝術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和感受”或寫“一件藝術品”、“一次藝術欣賞活動”。想象作文有:第一組,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員或聽音響講想象到的、感受到的;第四組,借助漫畫寫感受或編故事;第五組,根據材料擴寫;第七組,根據圖片報道寫故事。應用文分別安排了寫演講稿或讀后感,寫建議書以及寫簡單的活動總結。
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盡量做到有明確的指導和要求。
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首先對口語交際和習作內容給予提示、指導,或從生活實際談起或從情境引入,注意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如,第一組,其中一個角度要求學生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員,教材提示學生“可以把自己當成一種植物或一種動物,也可以當成一種自然現象;想想它們在大自然中是怎樣生活或變化的,想象它們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又如,第三組口語交際安排的是辯論,教材注意把生活中的現象與課文內容結合起來分析辯題,提示辯論內容,學生容易理解、接受;教材還對辯論應當怎樣進行給予了明確指導,有助于本次口語交際的順利開展。
其次,教材根據階段性目標,注意明確要求。關于這一點,習作內容體現得更為突出一些。具體地說:第一組結合本專題的讀寫點,突出了寫“感受”的要求;第二組安排了綜合性學習,提出“運用搜集到的資料”,可以看作是學習方法的提示,也可以看作是學習要求。如果寫讀后感,要表達“真情實感”;第三組,寫“體現人們相互關愛的事情”,對于“真情”“感動”“關愛”等主題的習作,前面有幾冊教材曾做過安排,本冊教材就這類主題,要求學生關注事情發生的環境,當時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側重點不同,難度相應地有了提高;第四組的看圖作文,明確要求寫出“理解和感受”;第五組的續寫,要求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寫具體”;第七組的根據圖片報道習作,要求想象合理,內容具體,感情真實;第八組則提示學習運用課文表達感受的方法。另外,與前幾冊一脈相承,教材還注意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
(五)“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本冊教材安排兩次“綜合性學習”,一次是在“祖國在我心中”專題中,與課文的學習同步進行,要求學生開展調查訪問、搜集資料等活動,交流收獲和展示成果。
另一次安排在第六組,是一次大的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這次綜合性學習,首先在導語中提出學習任務──以“了解詩歌”為主題,開展搜集詩歌、欣賞詩歌、朗誦詩歌等活動。而后分成兩大板塊──“詩海拾貝”“與詩同行”,按兩個階段開展綜合性學習。教材在這兩大板塊中,分別提出活動建議,提供若干必讀材料。第一個板塊引導學生搜集詩歌并進行整理、欣賞;第二個板塊引導學生動手寫詩、開詩歌朗誦會、編詩集和進行詩歌知識競賽。最后,提出寫一個簡單的活動總結。綜合性學習的編寫,把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貫穿在整個學習活動中。除了學習專題和必讀材料要予以落實以外,學習的具體內容、方式、方法,學習成果的呈現方式等等,師生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特別是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訌娬Z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語文學習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教材注意把語文學習引向生活。本著這樣的思想,教材編寫注意把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拓寬語文學習的途徑。首先表現在精心編排“綜合性學習”,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其次表現在:一是引導學生用生活中的實例,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如,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的重點語句,結合生活實際交流讀了課文后的感想。二是從生活的實際需要中提煉“口語交際?習作”的話題,小練筆、選做題的安排也注意引向生活。三是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課外閱讀,“課外書屋”中重點推薦了《綠山墻的安妮》和《我的野生動物朋友》,引導學生讀整本的書。這樣的編排,拓寬了語文學習的渠道,加強了課內外語文學習的聯系。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