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 五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 正文
2013-12-20 10:07:26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語文教學論文 教學論文
b.革命傳統題材課文,不能與守舊落后、過時、缺少時代感畫等號。革命傳統題材課文所描述的那些可歌可泣的事,抒發的感人肺腑的情,無不凝聚著我們的民族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我們應該倍加珍惜,并使之發揚光大!可以說,這樣的精神財富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如,偉大的長征精神,留給我們的是一種集體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是一種艱苦奮斗、堅忍不拔的精神,是一種自強不息、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勇氣,這與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乃至現在提倡的航天精神都是一致的。當今時代的人,仍然需要從這些精神財富中汲取力量,推動中華民族的不斷前進和發展。
c.課文是語文教科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科書不同于學生的課外讀本,選文不能一味以學生的喜好為標準,應體現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所選為語文教材,務求文質兼美,堪為模式,于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之增長確有助益”之精神。事實上,大多數革命傳統題材課文,不但語言典范,思想健康,有啟迪價值,而且便教利學。
d.不能一提到革命傳統題材課文,內心就產生反感、產生抵觸的情緒,更不能有過激的言行。這與人民教師的職業要求不相符的。
●幾點建議
a.命傳統題材課文,一般都具有很強的思想教育性。教學這一類課文,容易把握強烈的思想感情而忽視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往往將革命傳統題材課文,上成思想品德課。要注意與思想品德課中的革命領袖和革命傳統教育區別開來,不能向學生灌輸革命的大道理。要做到“文道統一”,把學習理解、運用語言文字與感受人物形象和美好品德融為一體。
在教學目標定位上,一方面,不要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定得太高,脫離學生的實際和接受能力,使思想情感的浸潤、熏陶變成生硬、空洞的說教;另一方面,不要把教學目標僅僅定位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一定要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重點抓語言文字的訓練,明確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訓練的目標有哪些,語言文字訓練目標如何落實。
b.一些革命傳統題材課文,學生在內容的理解上困難并不是很大,關鍵的還是要引領學生借助語言文字,走進文本;在理解內容、品味語言文字過程中,實現教師、學生、作者、教科書編者之間的對話,與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感受人物形象,學習、運用文章的表達方法。
c.一些革命傳統題材課文,離學生的生活有一定距離,學生理解有點困難、不易與文中的人物產生情感共鳴,這也增加了教學的難度。學習課文前,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必要的時代背景、當時的社會環境等材料,如果有條件,也可以讓學生查閱、收集相關的資料,為學生學習課文做一些鋪墊工作。另外,要做到“難課文巧教”,在“巧”字上下功夫。“巧”體現在要能夠抓住課文中關鍵的“字(詞)眼”。
例如,五年級下冊《橋》這篇課文,體裁是小小說。這篇課文塑造的是一位普通的老漢——村黨支部書記的光輝形象。小說一般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通過情節的安排、環境的烘托來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精神面貌,表現社會生活。要針對每篇課文的不同特點,抓關鍵點。如,提到董存瑞,我們自然會想到手托炸藥包炸敵人碉堡的形象;說到黃繼光,就會浮現出他奮不顧身堵敵人槍眼的形象。一些老師在教學《橋》時,常常注意到課文在環境描寫方面的簡練、準確、生動,如“像潑”、“像倒”,而表現人物思想品質的兩個最關鍵的詞“揪”、“推”往往被忽略。“揪”、“推”就是《橋》這篇課文中關鍵的“字(詞)眼”,應該在這兩個詞語上做足文章,讓學生感受老漢——村黨支部書記在災難面前,將生的希望留給群眾,不徇私情、無私無畏的崇高精神;體會把最后一絲生的希望留給兒子父愛的偉大,體會共產黨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豐富情感的人。提示:抓住重點詞句不是否定從整體入手,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整體——部分——整體。
d.革命傳統題材課文有著較明確的價值取向,最好不要做多元解讀,不能因為時代感的要求,隨意改變教材編排意圖,隨意解讀革命傳統課文。
例如,《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教科書的編排意圖是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讓學生不要忘記在中國近代史上中華民族飽受的屈辱,不要忘記那些為民族解放犧牲的英雄,以此激發學生愛國情感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可是,近年來卻有人任意地解讀這篇課文,認為教學中老師引導學生重點學習五壯士奮勇殺敵的段落,“是展示暴力的血淋淋的場面。”于是“有意回避了殺敵的血腥場面,引入‘日寇行禮’的歷史細節,教學重點從感受五壯士痛擊敵人和對敵人的仇恨,轉移到體驗他們愛人民愛民族甚于愛自己的生命的崇高情懷和英雄氣概上。”并認為“這是一個可貴的轉向。”我沒有聽過這位老師的現場教學,但非常驚訝于這位老師處理這篇課文的態度和做法,更驚嘆于居然有人要“為他們身上所閃現的現代思想、現代精神而激動、吶喊”。這種為了追求所謂的自由思想、現代精神,而不尊重作者表達的情感、教材編排的意圖,任意解讀、歪曲革命傳統題材課文是不提倡的。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