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作文之發散思維的重要性
來源:大連奧數網整理 2011-08-01 18:09:19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又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具激發想像和創造思維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面有獨特的作用。那么,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啟發想像、聯想,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從多方面尋求答案的思維方式。它是創造思維的中心,在教學中應注意。
(一)在作文訓練中注意激發創造想像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勞動都是脞創造性的想像開始的。”思維是想像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創造性思維因素,著重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從而為培養豐富的想像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創造想像是創新精神的關鍵。
(二)激發聯想火花,教給聯想方法
同作文離不開想像一樣,作文也更離不開聯想,特別是發散性的聯想。我們可能通過“創設作文情境”、“結合參觀、訪問、看生動畫面、激動人心的場面、即興提問”和“就一人一物,進行聯想比賽”來激發學生聯想的火花。在此基礎上,結合閱讀和參觀指導,教給按時間為序的縱向聯想法,以空間為線索的橫式聯想法,對比聯想法等等。也要教給學生在表達時,引入聯想的方法。如“看著看著”“聽著聽著”或“看到這里,不由得我浮想聯翩”等,接著接上述聯想法進行單項的創造性聯想分格訓練,最后,鼓勵學生在作文時經常去創造性聯想。在講評時,要著重講評并給予高分或較高的評價。
二、激發創新興趣,給學生創造積極思維的條件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認識興趣,或叫作求知欲。認識舉時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和不斷探求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象活動許多科學家取得偉大的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濃厚的認識興趣或強烈的求知欲。實踐證明,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會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
創新活動是一人極其復雜的心理過程,將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應。同時,它也要受到心理因素,如:情感、欲望的制約。首先要給學生創設一種良好的、寬松的心理環境,為學生提供積極的思維條件。比如:
三、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傳統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著“重指導輕練筆,重形式輕內容,重課內輕課外,重共性輕個性”的現象。這“四重四輕”的現象,既影響了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又阻礙了學生思維和個性的發展。筆者認為,只有革除這些弊端,優化作文教學過程,才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近年來,我在作文教學教程中,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做了一些嘗試。其做法如下:
(一)鼓勵學生多角度審題,多放少收
多角度審題,即在指導學生作文審題時,提出審題要素,鼓勵學生多側面,多角度,深入而靈活地審視題目的內容、要求,審清題目的范圍、體裁,提示題目的意義、重點等。指點學生領悟題目蘊含著的新意和深意以及比喻義或引申義,幫助學生發現特點,提示規律,引導學生顯示創新思維的審視變通性,領悟靈活性等。
(二)引導形式求異思維,多方面選材
創造性思維在某種程度上,是求異思維與求同思維的統一,但更多地表現為思維的求異性。即追求思維的獨特性。能引導學生克服思維定勢,從事物的不同角度,從正反方面進行審視,寫出新穎獨到的作文,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多向思維。
(三)訓練學生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多側面立意
發散思維是創造性的基礎。多側面立意,即立出新意,引導學生根據題意,不落俗套地確定積極、富有新意的中心,突出創意,使作文蘊含一定的創新成分;顯出新特點,引導學生顯示創新思維的觀察敏銳性、立意新穎性的特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優化教學過程,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礎。運用各種形式的作文訓練,發展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創新能力有高有低,小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打下創新的基礎。小學生作文只要能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寫出了一點新意,就是創新的體現,就應加以肯定、鼓勵和引導。長此以往,必將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