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試題庫 > 期末試題 > 語文期末試題 > 六年級語文期末下冊 > 正文
2010-05-20 17:27:44
“反而”是語氣副詞。表示與上文意思相反,或者出乎意料,異乎常情。可以單用,也可以踉“不但不”或“不但沒(有)”等詞語配合使用,構成遞進關系,從否定的方面表示意義更進一層:
A.“反而”單用
①他弟弟反而顯得比他老。
②吃了那藥,病反而更重了。
③小李L資最低,捐款反而比誰都多。
④文章過長,反而不利于主題的表達。
B.“反而”與“不但不”等配用。
經常戴著口罩不但不能防病,反而更容易感冒。
“反而”所表達的語義比較復雜,許多語言都缺少與之完全對應的詞語,尤其是它帶有的異乎常情而又從否定方面表示意義更進一層的涵義往往不易為外國學生完整而準確地加以領會,從而導致在使用時出現一系列問題。他們所犯的錯誤,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類型:
(一)不應用“反而”卻用了
誤(1)我姐姐不住在墨爾本,反而她住在悉尼。
誤(2)我不愛吃面條,我反而愛吃米飯。
副詞“反而”用作狀語,表示在某種行為或狀況的前提下通常應當產生某種情況,但實際情況卻與此相反,如“油類起火用水撲救,反而會使火勢更大”。所以使用“反而”時必須要有一定的行為、狀況作為敘述的前提才行。而在誤(1)和誤(2)中,前后兩個分句都是并列關系,語義順接,并不存在使用“反而”的前提,因此兩句中的“反而”都應刪去,句子才通順:
我姐姐不住在墨爾本,她住在悉尼。
我不愛吃面條,我愛吃米飯。
(二)使用“反而”時缺少必要的前提
誤(3)“五一”有爬山活動,他反而不打算參加,我覺得很奇怪。
使用“反而”時,一定的前提是必不可少的。這個前提如果屬于不言而喻的常識常理或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可以不必說出來,如:“怎么搞的,屋里反而比外面還冷?”但如果不屬于以上情況,就必須要用.一定的上下文來交待前提。從誤(3)本身看不出“他”“不打算參加爬山活動”有什么出乎意料,必須補出較為明確的前提作為比較和參照才能表明“他”行為的反常,才符合“反而”所顯示的語氣。下面是兩種可供參考的改法:
平時他最喜歡爬山,“五一”有爬山活動,他反而不打算參加,我覺得很奇怪。
前幾天,他還說他很想去爬一次山,“五一”有爬山活動,他反而不打算參加,我覺得很奇怪。
(三)將“反而”與“但是”、“卻”、“其實”等詞混用
誤(4)大家都努力學習,他反而常常去玩兒。
誤(5)很多人以為白雅惠是印度人,反而她是美國人。
“但是”和“卻”多用于引出與上文相對立的意義,是表示轉折關系的詞語;“其實”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對上文有更正或補充的作用,并帶有轉折的意味。它們表達的轉折關系比較單一,如:“我學了三年漢語,但是聽漢語廣播仍然有困難”;“我說得比他流利,聽寫卻不如他好”;“都說李佳出國了,一其實她是去深圳葉”。“反而”表示的意義則不但與上文相反,而且程度更深或性質更重,與預料或常情相去甚遠,語義上雖有轉折而更有遞進。試比較:
A我讓他去買藥,但是他沒買著。
B我讓他去買藥,他沒買著,反而把錢給丟了。
誤(4)和誤(5)只是單純地表示與上文相對立或對上文的內容加以更正,因而不能使用“反而”,兩句中的“反而”宜分別改為“卻”和“其實”:
大家都努力學習,他卻常常去玩。
很多人以為白雅惠是印度人,其實她是美國人。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