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什么提倡讀書做官?
來源:E度教育社區 2010-03-29 14:34:03

“文革”批孔,讀書做官論是批判重點之一?鬃又鲝堊x書做官,這點并沒冤枉他。他讀書,不是為讀書而讀書。讀書是投入,做官是產出,還是有很強的功利目的。
中國的讀書人,讀書做官是老傳統。《儒林外史》的“儒林”,或曰士大夫,英文叫scholar?officials,同一名稱,兩種身份,學者是學者,卻和官僚有不解之緣,不是現任官員,就是候補官員。雖然,早期的世官世祿制度正在衰落,后世的選官制度還沒產生,至少還要再等二百幾十年,讀書人到處跑,沒有固定的主顧,非常辛苦,也非常危險,但孔子在前面探路,給他們指出了一條康莊大道。
這是真正的中國特色。
孔子教學生,很重道德,很重學問。但道德學問,要落實到當官。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人)。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學而》1.6)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子張》19.13)
他說得很清楚,德行好了,有余力,要學文。學問好了,有余力,要當官。歸根結底要當官。
他的典型說法是,“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在他看來,種地,只會餓肚子;讀書,才能吃官飯。長遠看,吃官飯,肯定比種地劃算(《衛靈公》15.32)。
孔子提倡做官,但做官有做官的原則。他做官,是要勸說當時的統治者,讓他們接受他的治國方略,挽救日益衰敗的東周世界,不像他的后繼者,光是投其所好。
做官,什么時候可以做,什么時候不可以做,要看世道?鬃佑兴奶幨乐: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歟)?”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述而》7.11)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泰伯》8.13)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憲問》14.1)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遜)。”(《憲問》14.3)
孔子認為,讀書人,該出頭時,一定要出頭;不該出頭,一定要縮著。危險的國家,一定不能去;混亂的國家,一定不能留。天下(或國家)有道,一定要做官。如果不做官,不拿俸祿,窮兮兮、苦哈哈,很可恥。國家昏亂,一定要隱居,躲起來,藏起來,不能出來做官。如果出來做官,即使大富大貴,也很可恥。他還告誡說,國家有道,要直言直行,但國家無道,說話要小心。無原則的事不能干,但有原則的話也不能講。
什么叫有道,什么叫無道,孔子的定義是,“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季氏》16.2)。
他生活的世界,當然是無道。
對于亂世,孔子的基本態度是,既不合作,也不抵抗。
他拿史魚和蘧伯玉做比較。史魚這個人,是“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直戳戳,好像筆直的箭,永遠是一個樣?鬃诱f,這叫“直”。直道,從道德上講,無可非議,但太不策略。蘧伯玉,和他不一樣,是“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卷而懷之”,什么意思?就是曲著點,藏著點,孔子夸他“君子哉”(《衛靈公》15.7)。
他是曲線救國論,不是直線救國論。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