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22 20:47:08 下載試卷 標簽:二年級 教案 語文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藏、撿、扔、波、蕩”這些生字和所組成的詞語。
2、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的優美詞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
3、理解課文內容,能回答課文兩個問題:①小青蛙在什么地方發現有一只小青蛙學他說話?②小青蛙問媽媽,媽媽是怎樣做的,又是怎樣說的?,從而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回聲,知道回聲產生的原因。
4、通過學習《回聲》這篇課文,認識科學的有趣,從而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5、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懂得什么是“回聲”和“回聲”產生的原因。
教具準備:自制投影片、小黑板、水缸、生字卡
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 二 課 時
教學要點:
1、通過學習,知道什么是回聲和回聲產生的原因。
2、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復習
看圖背誦第一自然段。
聽說訓練(要求:聽后自己練說,最后把話連起來說)
⑴小青蛙看見周圍美麗的景色,高興得呱呱地叫起來。
⑵這時,不知哪兒有一只小青蛙也跟著呱呱地叫起來。
⑶小青蛙以為橋洞底下藏著一只小青蛙學他說話,他覺得非常奇怪就問
媽媽。
學習課文4、5、6自然段的內容
學習第4自然段
⑴默讀,思考:小青蛙問媽媽,媽媽是怎樣做了,小青蛙看到了什么現
象?(小黑板出示)
要求:①用△△劃出媽媽做的有關詞語(帶、跳、撿、扔)
②用 ~ ~ 劃出小青蛙看到的現象。
⑵檢查學生找得是否正確,重點理解小青蛙看到的現象。
①指名讀小青蛙看到的現象的句子。(檢查劃讀情況)。
②指導看圖理解內容。圖片(2)
⑶填空,結合動作理解“撿、扔”等詞。
青蛙媽媽(撿)起一顆石子,(扔)進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紋)。
(波紋)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蕩)回來。
⑷結合課文內容出示生詞“撿起”“扔進”“波紋”“蕩回來”,認讀、檢
查讀準字音,結合課文內容初步理解詞意,了解字形。
⑸再說說小青蛙看到的現象。板書,波紋。
⑹實驗(學生試投物體進水缸,觀察產生的現象)。
⑺用自己的話說說實驗中看到的現象。
⑻指導讀課文,想象體會當時的情景。
⑼小結:這個自然段寫了小青蛙看到波紋碰到河岸又蕩回來這種現象。
過渡:河水的波紋蕩出去又蕩回來跟小青蛙在橋洞里聽到的聲音有什么
聯系?
2、學習第5自然段
⑴輕聲讀課文,用( )劃出媽媽講的話。
⑵指名讀媽媽說的話,邊聽邊用序號標出媽媽說了幾句話。
⑶小黑板出示已標序號的小青蛙媽媽的話(對照檢查訂正)
⑷開火車輪讀媽媽的話,要求:想想這4句話的意思。
⑸思考:河水的波紋蕩出去又蕩回來這種現象跟小青蛙在橋洞里聽到的
聲音有什么聯系?(學生說)
小黑板出示:
①河水的波紋碰到河岸又蕩回來。
②聲音的波紋碰到橋洞的石壁,也要返回來。
比較兩句話的意思,重點比較“蕩”、“返”,點出那返回來的聲音也就是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