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22 17:16:52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思維拓展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有關(guān)蟬的科學知識,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2。學習作者認真觀察、有條理敘述的方法,感悟作者求實求真的科學精神。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學習本課生字。
二、教學準備:
多媒體
第一課時
三、教學內(nèi)容:
1。簡解作者:法布爾(1823——1915),法國昆蟲學家。他撰寫的十卷《昆蟲記》,還著有《自然科學編年史》。人們曾稱法布爾是"昆蟲觀察家",到晚年公認他為"昆蟲學家";他去世后,人們在一段時間里稱他為"昆蟲學家、作家",后來又把他稱作"作家、昆蟲學家"。這些稱號,對法布爾來說都是當之無愧的。
2。學習本課生字:
梧桐、伴侶、滿不在乎、喧嘩、哨子、比鄰相守
3。有熟知的古詩入手,引導學生主動讀文探究,了解蟬的特點。
我們曾經(jīng)學過《所見》,讓學生看圖一簡單地說說詩的意思,出示課題,引導學生讀全文,啟發(fā)思考:讀完文章,你想對詩文中的小牧童說點什么?
(學生們可以暢所欲言,如:小心,別讓蟬看到;你可以盡情的唱歌好了,蟬是聽不到的;蟬是聾子,你可以唱歌去捉……)
4。從而激發(fā)學生們認真讀書的興趣,(自己讀課文)感受課文的內(nèi)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一、復習本課生字詞
二、繼續(xù)學習課文
1。學習作者是如何觀察的,感悟作者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
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蟬是聽不見的,好像一個極聾的聾子,它是完全聽不到它自己所發(fā)出的聲音的”
老師提問:這樣的一個科學結(jié)論是怎么得出來的?
引導學生認真讀課文,邊讀邊體會,體會作者求真求實的精神。
(1)讀三段,體會作者觀察時間長,觀察的細致;
(2)讀六段,通過蟬自身聽覺與視覺的對比觀察、蟬與麻雀的對比觀察來體會;
(3)讀七、九段,“經(jīng)過這次實驗,我們可以確定,蟬是聽不見的。”
教師問:為什么這次實驗后就可以確定了呢?(討論后得出:以人性關(guān)注自然,科學研究上求實求實)
2、選擇喜歡的語句讀一讀,感受作者語言的風趣生動
如:(1)“為安置樂器而縮小內(nèi)部的器官,這當然是極熱心于音樂得了”
(2)就是蟬自己也聽不見它這種興高采烈的歌聲它不過是想用這種強硬的辦法,強迫別人去聽而已。
這些句子融入了作者的想象,給予蟬以人的思想,可謂趣味橫生。
3、積累、拓展
讀《昆蟲記》
板書:
蟬的音樂
觀察------------——視覺靈敏
蟬的習性
實驗——沒有聽覺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