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8 15:33:26 下載試卷 標簽:語文教材 五年級 教案
面對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語文教師如何才能上出一堂生動的、吸引學生的、融動手、動嘴、動腦于一體的課,如何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已成為每一個語文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教育部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強調“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通過“開展豐富多采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認識,增長才干。”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無論是講求素質教育還是新課改下的教育,這一點都毫無異議。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一味地以問答的方式進行教學,更不能以單一的老師講解去灌輸給學生知識,那么教師應該如何來引導學生上好一堂輕松、愉快、寓教于樂的課呢?我覺得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成為一名名小演員,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表演課文精彩內容,也不失為一種別具一格的教學形式。
語文課本中有詞句優美的寫景文,有飽含深情的詩歌,有富含科學道理的說明文等等,任何一篇課文都有著令人贊不絕口的佳句,都有意味雋永的成語,教師就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握好教材,教給學生豐富的詞匯,讓他們在領略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同時,也通過理解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并且學會運用。
然而,學生究竟對課文的詞句掌握地如何?對課文內容理解地如何?教師應該如何來檢測自己的教學效果呢?是不是只有通過作業和考試,這種增加師生負擔的煩瑣的手段才能得到反饋呢?是不是通過作業、考試就能體現出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呢?其實不然。教師只要利用課堂教學的一小部分時間,讓學生表演出課文內容,那么所有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在上課前,教師先公布學習完課文后,請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表演課文內容,學生一聽,首先會在心理上產生一種好奇、新鮮感,這就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產生了興趣,學生才會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有了良好的開端是事情成功的一半,接著在講讀課文時,可以重點指導學生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讀,通過分小組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去試著模擬各個角色,揣摩角色的心理,體味角色的言行動作,通過讀來促使學生熟悉課文語言,教師再抓住關鍵字詞進行適當點撥,這樣學生不僅在讀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也為進入角色的表演打下基礎。
如果說指導學生讀好課文是以“扶”為主,那么讓學生表演課文就應該是以“放”為主了,這是檢測學生學習掌握情況的最佳時機。學生要表演出課文內容,首先就是要理解課文,借助課文中所描寫的語言。通過朗讀過程中教師對一些優美、關鍵詞句的點撥,學生在腦海里已留下深刻印象,等到表演時,就會再現出這些詞句,加以運用。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既鞏固了課本知識又掌握了對語言的運用,一舉兩得。當然我們也不應該要求學生拷貝課文中的語言不走樣,表演時脫離了書本,學生必然會憑借自己的發揮,組織自己的語言,這不就是我們所要提倡的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嗎?教師就大膽的放手,讓學生憑借自己的理解、想象,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通過對語言的內化,再組織,進而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無疑這提供給了學生想象的空間,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同時也是進行語言表達能力鍛煉的挈機。當然,我們也要尊重學生的個性,“一千個學生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要用統一的眼光去評價,只要學生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把課文內容表達清楚,就已經到達目的了。
我在教學蘇教版第五冊21課《三袋麥子》時,就是以表演的形式來結束課文的。這篇課文是一個精彩的童話故事,通過土地爺爺分別送給小豬、小羊、小猴一袋麥子,而小豬、小羊、小猴又是各自以不同方式來處理麥子的事,展現出各自的人物性格。我在重點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后,請學生分別扮演土地爺爺、小豬、小羊、小猴,表演課文中一年以后,土地爺爺拜訪他們時的情景。學生脫離了書本,先是想象出很有禮貌地互相打招呼:“土地爺爺,你好!非常感謝你去年送給我的禮物……”“小豬,你好!不用謝……”這組對話是學生聯系到生活實際,添加的禮貌用語。接著,小豬回味起饅頭和烙餅的滋味時,“不由得舔了舔舌頭”,學生也模擬課文中說的,伸出舌頭,舔了舔嘴唇,嘴里還說著“真饞啊!”引得全班學生哈哈大笑,雖然“舔”只是個細小的動作,但這位學生卻表現得相當好,他已經充分把握住了角色的心理,把握住了所扮演的角色——小豬是憨厚、可愛的個性,同時,從他的淋漓盡致的表演中,說明他已經深深領悟到課文中憨厚這一詞語的意思,而其他同學通過的他的表演也可以對理解詞語有所啟發。通過學生的表演,教師對學生字詞句的掌握程度不是就可以真知灼見了嗎?在表演土地爺爺與小羊、小猴的對話時,學生記住了朗讀時我所強調的“神秘”、“興奮”等神情,并且把文中的生詞“節儉”、“收獲”運用到自己的人物對話中。這樣,一篇課文下來,學生不僅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習到了不少的精辟詞句,而且對所學的詞句進行了及時的鞏固,最主要的是學會了如何運用所學的字詞句,提高了語言運用的能力。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把文中描述性的語言轉化為人物對話),不僅是對課文中的語言進行內化的過程,也是口語交際的訓練,是即興口語表達的鍛煉,是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表演讓學生的能力從多方面得到提高,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輕輕松松地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素質。另一方面,從教師這一角度來看,也是避開了繁忙的批改作業和試卷,直接用慧眼一目了然、及時地檢驗自己的教學效果和了解學生的反饋情況。
對于40分鐘的課堂教學來說,時間固然寶貴,但語文教師千萬不要吝嗇幾分鐘時間,讓我們創造出給學生盡情表演的舞臺,讓我們創造出新穎的、豐富多采的教學形式來減輕學生學習語文的負擔和恐懼,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吧!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