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8 15:05:45 下載試卷 標簽:投影 五年級 教案
觀察是智力活動的開端和源泉。閉目塞耳,對周圍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人,絕對不可能有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精神世界。對小學生來說,良好的觀察能力是他們學習和掌握各門科學知識必不可少的心理條件,是他們智力發展的基礎。因此,語文教學必須高度重視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
生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全身大約有四百萬條神經纖維,其中雙眼占兩百萬條,雙耳占六萬條。人們感知事物的途徑,主要是通過觀察獲得。可見,觀察是認識事物,掌握知識的重要手段。由于投影教學具有形象、直觀、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等特點,能將各種事物現象、情景、過程再現出來,有利于教師根據教學目的,結合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學會對事物進行有目的的、有計劃的觀察,讓學生學會確定自己的觀察路線,按照事物的邏輯,有條理、有層次的組織自己的知覺,并在觀察中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因此,我在教學中采取三個步驟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即:第一步觀察有序;第二步觀察生情;第三步觀察明理。
下面就蘇教版教材第11冊《夾竹桃》一文的教學粗淺的談談如何運用投影手段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有序就是觀察事物要有一定的順序。要不然就容易犯觀察不全、丟三落四的錯誤,同時也不利于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觀察結果,當一幅投影片展現在學生面前時,作用于學生感官的首先是投影片的大概輪廓,其次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觀察。在教學《夾竹桃》這課時,我首先把復合投影片(開紅花的夾竹桃與開白花的夾竹桃)投影出來,學生興趣頓生,紛紛被夾竹桃綠色的葉片,紅白兩色的花朵所吸引。我讓學生自由觀察,在觀察的基礎上,讓他們談印象,提高觀察的效果。學生觀察后,紛紛發言談感想。有的說:“這夾竹桃葉真密。”有的說:“我見到夾竹桃,仿佛感到它的生命的力量。”……在學生求知欲上來時,我抓住時機提問題:“作者是怎樣寫夾竹桃的?”這個問題主要是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表達方法的,以促使學生進一步觀察。
為了克服觀察的隨意性,教給學生觀察的順序,這時,我先投影開紅色小花的夾竹桃,讓學生觀察,再投影開白色小花的夾竹桃讓學生觀察,最后,把兩種夾竹桃復合在一起讓學生觀察。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由整體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體地了解事物,系統地分析判斷,使學生印象加深,更全面,更系統地認清事物的表象、本質,進而掌握事物的內在規律。這時,讓學生口述觀察到的結果,學生“總起--分述--總結”的表達順序十分清楚。
在學習3--4節時,讓學生進行對比觀察,先分別投影出春、夏、秋三季的花,春季的迎春花、桃花、杏花;夏季的鳳仙花、石竹花、雞冠花;秋季的菊花。并告訴他們這些花只開一個季節,到下一個季節就凋謝了。然后再在每個季節上復合投影出夾竹桃的形象。夾竹桃的特點一下子就出來了。這時提問:“夾竹桃與其它花相比,有什么不同之處?”同學們馬上說:“它一年三季都開。”“它是有韌性的花。”這樣投影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使學生和作者在感情上產生了共鳴。使學生對夾竹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在學生情感上有所振動后,進一步讓學生觀察,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使學生的情感和畫面上生動環境交融在一起,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第5節是描寫月下夾竹桃的神韻的,是作者情感傾注最多的地方,也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關鍵所在。為了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在觀察中生情,我把課文中“葉影參差,花影迷離”的景象制作成抽拉投影片。當投影在學生面前展現時,多么迷人的景色呀!學生再一次被吸引住了,課堂上的氣氛更加活躍。我抓住聯想這一關鍵,讓學生說說這些葉影像什么?從學生的發言中可以看出他們的思維能力有了較大提高,在老師的提示下,學生分析到:“我感到這影子像一塊掛在墻上的地圖,那中間的像我們亞洲,下面的小的像澳大利亞,底下的像印度洋……”這時,我又有意識地抽拉兩只早已設計好的蟲子,從葉影的空白處緩緩而過,立即就有學生補充:“這是遠洋的大輪船。”接著,我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各抒己見。課堂氣氛活躍,同學們自己好象就是作者,對夾竹桃充滿了無限的熱愛之情。
列寧曾指出:“由形象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并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存在的辨證途徑。”教學實踐使我們深深體會到:觀察的目的在于加深了解,進一步獲取知識。學生通過觀察,認真思考進而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技能,抽象出事物特征,再運用已有知識去認識新的事物現象,以此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觀察有序和觀察生情的餓額基礎上,學生頭腦中已初步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圖象,基本上理解了作者的意圖,在此基礎上,教師趁熱打鐵,進行全文總結,通過觀察,讓學生明理。此時,先投影夾竹桃兩株交融的景象,再把三個季節的花與夾竹桃作一對比,加深學生對夾竹桃與眾不同之處的了解,最后,再展示“葉影參差,花影迷離”的投影片,勾起學生對夾竹桃的美好回憶。至此,教師提問:“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為什么要寫春、夏、秋三季的其它的花呢?作者喜愛夾竹桃什么?”學生的回答水到渠成,很自然地準確地回答出了這些問題。全文的中心思想一下子就概括出來了。
教學的實踐使我們體會到:使用投影手段指導學生通過對事物現象的認真觀察,把握作者的思路;通過作者描寫的事物,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即由現象到本質,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是教學的中心環節,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最終目的。有效地使用投影手段,教給學生觀察方法,讓學生觀察有序,觀察生情,觀察明理。從而使學生在觀察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