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7 23:34:06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教案 語文
(師就自己的姓氏與孫悟空沾上了邊,讓學生各自說出孫悟空的能耐,并說出與自己同姓的中外名人、偉人。師還就名人、偉人也都是從普通人一步一步做起的,然后很自然地引入了課題。)
師:(板書課題)看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想法?
(學生分別提出了“天游峰的掃路人到底是誰?”“既然天游峰是一個風景區,為什么不寫風景,卻寫掃路人?”等五、六個問題。)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很好!下面請大家帶著問題閱讀課文。
(學生自己學生字,自由閱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來讀。
生:我喜歡讀第七段——“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噓噓,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可是,老人每天都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
師:其他同學你喜歡哪一自然段?
(先后有多位同學朗讀自己喜歡的語段,學生讀后教師均問喜歡的原因,并不時地以握手的方式向說得好的學生表示夸贊,然后再讓喜歡該段的同學齊讀。)
【讓學生談談看到課題后的意想,然后再帶著各自意想的問題選讀自己喜歡的語段,凸顯了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新理念。】
(教師用“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的古訓提示同學們要邊讀書邊思考,還要有一雙火眼金睛,發現更多的問題。學生自讀課文后組成四人小組討論,小組代表提出的問題如果是“小疑”性的,教師馬上請其他同學解答;如果是“大疑”性的問題,就請該生把它寫在黑板上,并寫上自己的名字。)
【教師援引古訓引導學生積極地去發現學習中的疑問,當學生發現“大疑”時則讓其寫在黑板上,并署上自己的名字,這樣的方式能極大地增強學生探究的熱情。】
(以下是師生們認可的比較有價值的“大疑”性的問題,每個問題后都署上發現者的名字。)
1、既然天游峰是一個風景區,為什么作者不寫風景而是寫掃路人?
2、作者為什么要三十年后看掃路人,而不是三年?
3、笑聲驚動了竹叢里的一對宿鳥,它們撲棱棱地飛起來,又悄悄地飛回原處?
4、不累不累…………為什么老人掃那么高的山而不累?
5、為什么一杯茶能把我和老人的心溝通了?
6、作者為什么要寫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駐地?
【“學貴有疑”。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質疑”,這就為下面的“探疑”和“釋疑”作了很好的鋪墊。】
師:提出這六個問題我覺得真是了不起啊,這是六個思想,六個智慧的火花。我們能把這六個問題都能解決了,我相信同學們的課文一定會學得非常好的。先休息一會,下節課再繼續討論。
(第二節課)
(教師首先對上節課同學們的表現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然后請同學們也來評價老師,說說孫老師上課給大家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同學們有的說孫老師的聲音很有磁性,朗讀課文很好聽;有的說孫老師上課風趣、易懂、有幽默感;有的說孫老師上課能舉一反三,提出的問題很能激起同學們的興趣等。教師誠懇地請同學們提些要求以及下節課怎么學效率才更高,效果才更好,同學們提了不少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和合作討論探究等方面的好建議。)
【讓學生評價老師的教學以及請同學們提出怎樣上好課的方法,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民主性和自主性。】
師:同學們提了很多建議,真是仁者見人,智者見智。這又給孫老師出了個難題了。六個問題,一個一個來回答,太費時了,你認為六個問題當中最主要的是哪幾個?
(經過師生討論,大家認為第四點的“累”字很重要。全文好多地方說山高,就是要突出掃路累,老人卻說不累。還有一個就是歲數的問題,老人能活到一百歲嗎?于是,先就這兩個問題進行討論。)
【當前,一些教師為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任意的提問題,而且不管巨細大小,提多少個問題就逐一地解決多少個問題,其結果是課堂教學無重點,教學時間難把握,過去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現在又變成學生牽著老師的鼻子走。而在這節課里,孫老師既鼓勵同學們大膽地提問題,又與同學們一道根據其難易程度進行篩選,然后選擇主要的問題進行討論探究,這樣就較好地把學生的自主性與教師的主導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師:請你找一找課文當中有哪些地方是寫老人掃地非常累的?
生1:(朗讀)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噓噓,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師:聽你這么一讀,我就感到累得似乎要出汗了。誰來把這段話讀得更好,讓我們感到更累?
(學生一個比一個讀得使人感到有“累”的感覺,教師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并讓學生談談自己的讀書體會——)
生2:我比她讀得好。我讀書時眼前就有一幅九百多級石階的畫面,高陡險要。我的聲音是從心里發出來的,是用自己的真情去讀的
師:這是讀書的高境界,我為你感到自豪。
【“以讀為本”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學生朗讀后,教師以聽后是否使人感到“累”進行評價,還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讀書體會,這樣的朗讀指導方式是頗具藝術性的,使“以讀悟情”真正地落到實處。】
師:天游峰高、險、陡,我們常人爬天游峰覺得累,老人為什么說不累?
(學生有的念讀——“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有的認為老人掃習慣了,風景優美,以一種非常樂觀的態度去掃,邊掃邊欣賞風景;有的說老人有一種熱愛山水的情感,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做伴,老人感到這是一種享受,所以就不感到累。教師由此引導同學們說說現在大家喝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與什么做伴。大家通過聯系所處的污染日益嚴重的環境和城市里渾濁的空氣,更感到老人所在的自然環境的優美。)
師:我們再讀一讀,感受這自然美。
(生齊讀“老人……”)
師:聽了老人悠然敘說的話語,聽了你們悠然的讀書聲,我也對天游峰神往了,對這美麗的大自然向往了。
【用讀來抒發感受,感受通過讀來呈現,“以讀悟情”的特征得以較好的體現。】
師:現在我們接下來討論。課文說——“我緊緊地握著他的手說:‘三十年后,我再來看你。’”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老人能活到一百歲嗎?
(生自由討論)
生1:我覺得作者是祝老人能活到一百歲。
生2:作者相信老人能活到一百歲,老人也自信能活到一百歲。
生3:作者問老人有六十歲了嗎?老人伸出了七個指頭,說明老人看上去顯得很年輕。我覺得不僅是老人自信,我們也相信老人肯定能活到一百歲。
師:一祝愿(生1),二相信(生2),三肯定(生3)。那么,為什么會肯定地相信老人能活到一百歲呢?
生1:因為老人的生活環境好,而且每天都鍛煉。
生2:老人很樂觀。
生3:他吃的是自己種的五谷雜糧,沒有污染。
生4:美麗的風景陶冶了他的心情,他的心里很樂觀。
生5:他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心態,對世界充滿著熱情。
師:不僅愛天游峰,還愛世界、愛人生。
(生齊讀:三十年后,……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駐地。)
師:大家都說,老人樂觀、自信、豁達。那么,這些都是誰給的?
生:是大自然給的。
師:(指課題)文章僅僅是寫了掃路人嗎?有一篇名著叫《老人與海》,這里實際上寫的是“老人與山”。大山賦予老人自信、豁達、開朗的性格,大山使老人對生活充滿了樂觀的態度,多么富有哲理的文章!難怪作者不寫好山好水,不寫美女俊男,卻寫一個“掃路人”。這個掃路人可不是一般的掃路人啊。
【老人能否活到一百歲這一問題的最后結論是在師生的共同討論中逐漸明晰并形成共識的,這樣的教學片段充分凸現了《語文課程標準》中“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的新理念。】
(討論“作者為什么要寫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駐地”,討論后讓學生感情再讀該段——“三十年后我再看您……回到駐地。”)
師:這笑聲僅僅伴我回到駐地嗎?誰來把這句改動一下?
生1: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一生。
師:改得多好啊,掌聲!為什么寫鳥飛走了又飛回來?這不預示著鳥離不開樹林,老人離不開天游峰嗎?這篇課文有許多感悟,也請你們把自己感悟最深的一句話寫下來。
(生各自寫感悟,教師巡視指導,然后請幾位同學念讀。)
生1:大自然賦予了我們樂觀、豁達的性格,我們接受了一次新的洗禮。
生2:天游峰很美,但天游峰上掃路的老人更美。
生3:樂觀能伴你快樂地度過一生。
生4:回歸大自然,你的心靈就會達到非凡的境界。
生5:愛你的世界,愛你的人生。
生6:人生活在自然中的,不管科技有多發達,也別忘了曾經有一片樹林,有個清爽的空氣,有千萬個生命。
師:這些同學寫了他們學這篇課文后的感悟,我說這是小名人名言。希望你們把自己的話寫在一張精美的書簽上,夾在你的書本里自勉,也可以送給你的朋友,與朋友們共勉。
【讓學生寫和說自己感悟最深的一句話,既起到了回歸整體、概括中心和提升人文教育的作用,又很好地體現了閱讀教學讀、寫、說有機結合的特點。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學習這篇課文教師并沒有要求學生概括中心思想,而實際上讓學生說寫自己感悟最深的一句話又達到了體會中心的作用。同學們的感悟是不同的,表達出來的言語自然也是不同的,教師對這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并夸贊這是“小名人名言”,這又凸現了《語文課程標準》中“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的新理念。】
師:這堂課就上到這,三十年之后孫老師再來看你們。下課!同學們再見!
【新課改最大之“改”就是教師要由過去課堂教學的獨裁者和灌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由過去被動的接受性的學習繼而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這一重要的教學新理念在孫雙金老師的這節課中表現得非常的充分。例如:讓學生談談看到課題后的意想,然后再帶著各自意想的問題選讀自己喜歡的語段;讓學生評價老師的教學以及請同學們提出怎樣上好課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地、合作性地去發現和探究學習中的“大疑”問題,從始至終都是學生與教師和文本之間在進行對話;最后讓學生人人說寫自己感悟最深的一句話,更體現了自主表達的寫作要求。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師生的情感溝通是非常和諧的,學生的學習熱情始終是非常高漲的,之所以如此,我想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已確立了“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角色定位。角色定位好后,教師激勵性的語言就能轉化為學生主動、積極、熱情地參與學習的內動力了。下面我們一起來品味幾段孫老師激勵性的話語——
1、剛才你說孫悟空有一雙火眼,我說你有一雙慧眼。他們看到的是人,而你看到的是鳥。是啊,寫人不就行了嗎,怎么還寫鳥呢?而且還說鳥飛回原處。你真是有一雙銳利的眼睛啊!
2、(學生質疑:作者為什么要寫笑聲一直伴隨著回到住地?)笑聲不可能伴隨著回住地,為什么要這樣寫呢?你讀書真會思考,我認為你像個小小思想家。你叫什么名字?
3、同學們提的這六個問題我覺得真了不起啊!這是六個思想,六個智慧的火花。
4、你真會評課,就像個小老師,而且講的話比老師的水平還要高。
5、這是讀書的高境界,我為你感到自豪。
6、給點掌聲。多美的話啊!真令人佩服。
…………
人都是需要別人肯定和夸贊的。在孫老師這熱情如火的話語激勵下,學生怎么會不和樂于參與、自主探究呢?從這一點來說,孫老師給我們的啟示就是:鼓勵,能揚起學生自信的風帆;鼓勵,能使學生由矮子變成巨人;鼓勵,能使學生由懦夫變成勇士。概言之,我們教師在課堂上還是少一些批評,多一些鼓勵;少一些灌輸,多一些自主!】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