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5 15:02:42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高中生活
一、導入
1、有誰去過天安門廣場?舉手。
2、今天,張老師和大家一起去參觀天安門廣場。
3、教師板書課題,學生跟老師書空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順序
1、讀書要求:讀準字音,把生字放到課文中讀,讀通課文。
2、教師板書題目:
(1)天安門位于什么地方?
(2)廣場主要有哪些建筑?
。3)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南眺望,能看到哪些建筑?
(4)為什么說天安門廣場是全國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5)“升旗儀式”什么時候舉行?
3、請5名學生分別讀課文,其他學生思考問題。
學生還沒有看題,怎么思考?
給他們找找讀錯的地方。
有一個長句子,生一起讀一下。
1、解決問題:指名交流:(1)——(5)
第二個問題,學生在初讀的基礎上無法答全。
問題(2)找一找,劃一劃,找到了幾處?
要在讀的基礎上去找,可在精讀教學時去學習。
學生交流找到的。
教師:老師分得仔細些:天安門北端有什么?
交流問題(4)
學生還沒有感知,就讓學生說為什么人們向往,有難度。
生1:天安門是我們祖國的象征。
生2:毛主席向全國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說清楚中國的全稱。再請學生復述一遍。
觀察天安門廣場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1)看天安門廣場的總布局圖。
。2)上面看圖,遠看的圖,華表圖。
教學準備不足,圖沒有起到教學輔助作用。華表圖可在教學第二自然段中進行。
[在初讀課文后,提出關于課文內容的教多的問題讓學生解答,有相當大的難度,學生對于內容不夠熟悉,沒有深入理解,回答答不到位,課堂出現冷場。問題可分散在各自然段的教學中進行引導回答]
三、教學第一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一節,你了解了什么?
2、指名讀。你了解了什么?(首都北京)
3、再讀,看第一小節中想強調什么?(最寬廣、最壯觀)
4、教師介紹廣場:東西寬400米,南北長8000,------100萬人游行集市。
教師語速慢些,不要用抽象的多少米,可拿生活中教室的長,或哪個路段來讓學生感知廣場的寬廣。也可一看看圖。
學生齊讀。
四、教學第二自然段
1、自讀第二小節,想想講了什么?
2、你覺得天安門廣場怎樣?(學生沒有反應)
沒感覺,那再讀。
3、交流:雄偉壯麗
4、從哪兒感受到的,找出詞語或句子。
交流:紅墻黃瓦,師講解:帝王生活的地方,比較尊貴。
雕梁畫棟
學生讀一、二兩句。
5、現在我們了解了天安門前是——
教師邊講解邊板書示意圖。
教師講解:華表。
可以結合圖看看,光語言缺乏感知學生還是云里霧里不清楚。
6、學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小結:從第一小節,我們了解到-----,從第二小節我們了解到——[
五、教學生字
1、教師指導書寫:瓦宣府
2、在書上描紅。
結合我的教學,談談膚淺的感想:
1、語文教學的第一課時該如何來教呢?
一度,我們比較流行不讀通課文不開講,所以,在第一課時的課堂教學中,就是讀通課文,教學生字。我們聽到書聲朗朗,初讀、個別讀、齊讀---變著花樣讓聽者感受到對讀的重視。而今,這又已經不流行了,因為這樣第一課時內容過于單薄,所以,在第一課時中,我們又放入了課文內容的講解。那么,到底該讀多少,該講多少呢?我想四年級學生了,他們已經學會預習課文,就算不預習,早讀課也完全把課文讀過幾遍了,心中對課文內容應該不是陌生,所以課堂中,在檢查生字后,可以不必把課文的每個自然段讓學生來朗讀,正音。教師可以有重點、有選擇地讓學生來讀幾個自然段進行檢查,把時間省下來放到課文的教學上。第一課時課文內容的教學我們應該根據文章內容的聯系性來進行劃分。比如這課的二、三小節可以放在一起教學,因為它都在講天安門廣場上的建筑物。
2、擺一擺,感受建筑物的空間觀念。
我在教學二、三小節時,為了讓學生理清建筑物的方位,我設計了板貼,先讓學生用直線劃出建筑物名稱,用曲線劃出方位詞。然后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讀讀課文,和同桌用文具擺擺,請兩名學生上臺按方位把板貼貼好。最后一起討論加深對各建筑物空間方位的印象。學生通過動手獲得的信息在腦海中更清晰。
3、讓學生走近歷史,感悟文本。(我第二課時的感想)
“天安門是新中國的象征。”如何理解這句和這一個自然段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F在的學生,生來就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倍受寵愛。舊中國人民受盡壓迫,苦難的生活離他們的生活實際太遙遠,想象都成了一種困難。所以課前讓學生通過資料、影片感受舊社會人民生活,課中再通過再現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鏡頭,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這一歷史時刻的偉大意義,體會天安門是新中國的象征。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