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5 01:42:07 下載試卷 標簽:教案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根據上下文理解“信奉、固執、膽大妄為”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學習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4.了解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實驗過程,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搜集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圖片和生平資料。
2.教師制作能夠直觀反映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課件及課文插圖幻燈片。
A案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這節課我們要走近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就是17世紀意大利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誰能結合課前搜集到的資料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學生展示課前搜集的資料,互相補充,對伽利略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2.(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薩斜塔,1590年,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就在這里做了舉世聞名的實驗(板書課題: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下面就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去感受這次意義重大的實驗。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畫出生字詞,借助工具書自學。
2.同桌間互相聽讀課文,并正音。
3.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注意將這些詞語讀正確:著地、伽利略、信奉、亞里士多德、解釋、更改、的確、比薩城、膽大妄為、固執。
默讀課文,初步感知人物
1.默讀全文,畫出使你深受啟發的句子,反復讀一讀,并在空白處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2.小組內初步交流。
自主讀書,誘導感悟
1.同學們,我們已經充分自讀了課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讀書感受。下面,就請同學們再一次放聲朗讀課文,可自讀,也可同桌間輪讀。(學生自主讀書)
2.把你認為自己讀得最好得段落讀給大家聽。
第二課時
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聽寫本課的新詞。同桌互相檢查。
結合重點語段,感知人物形象
(一)結合上節課的自讀和交流來填空,并說明理由。
伽利略是一個()的科學家。
。ǘ┬〗M交流。
(三)集體匯報交流,引導結合重點語段深入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并指導有感情朗讀。如:
1.伽利略是一個(善于思考的)科學家。
a.學生匯報并說明理由:伽利略在念書時就提出老師難以解答的問題,被同學們稱為“辯論家”;25歲時就對亞里士多德的話提出了質疑。亞里士多德在人們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話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經過嚴密思考后卻發現了疑點。所以說他善于思考。
教師引導:那就請同學們再次認真讀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簡單的方式說明伽利略的思考過程,可以與同學們討論,也可以請老師幫忙。(算式法10+1<10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該比10磅的慢;10+1>10兩個鐵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的快。圖示法等)
b.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出伽利略思維的嚴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這樣的關聯詞語,來突出伽利略的質疑是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而不是妄下結論。
2.伽利略是一個(執著追求真理)的科學家。
a.學生匯報:在當時,人們都信奉亞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話當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卻大膽質疑,說明他不迷信權威,只追求真理。(教師引導理解“信奉”)
伽利略為了追求真理,反復做了多次實驗來證實,并且要面對無數人的譏笑與嘲諷,在比薩斜塔上公開試驗。
b.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五自然段。
3.伽利略是一個(勇敢)的科學家。
a.學生匯報:面對人們的懷疑、嘲笑與譏諷,伽利略沒有退縮,仍然堅持公開試驗,他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現得十分勇敢。
b.教師補充閱讀資料《布魯諾》,使學生了解到伽利略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這樣做,是有著生命危險的,這更體現了他獻身科學的精神。
升華情感,體會寫法
1.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在比薩斜塔上做了這個著名的試驗。(出示插圖投影,教師范讀第六自然段)
2.請同學們把最后一句話抄寫下來,并反復地讀一讀,再說說自己的體會。
。ㄎ覀儜撟鹁粗R淵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會有出錯的地方)
。つ棵孕藕统绨萑魏稳硕际怯薮赖男袨椋
3.伽利略做這個實驗的意義不僅僅在于證明亞里士多德是錯的,更重要的是使人們樹立起正確的科學觀,那就是不迷信權威,執著地追求真理。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看課文是通過怎樣的描寫使我們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學生默讀勾畫)
4.交流。如對人物的心理、動作、語言等的描寫。
5.隨文練筆(出示插圖幻燈片):想象一下,試驗結束后,人們又會怎樣說,怎樣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為題寫一段話,注意對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
推薦課外閱讀《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結識更多的偉人
B案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1.同學們,我們已經初步預習了課文(板書課題),這個試驗是誰做的,在什么情況下、怎樣做的?為什么要做這個試驗?連起來說一說。
2.指導分段讀課文,檢查是否讀正確。
注意正音:著地違背的確固執
自讀自悟,匯報交流
1.提出自讀要求,學生自讀。
練習把課文讀流利。
畫出你最受啟發的句子,想想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2.小組交流自讀情況。
3.全班交流。
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是否讀流利。
說一說自己受到的啟示。如從亞里士多德、伽利略或者人們身上各有什么不同的啟示。
鼓勵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教師隨機解決問題,有價值的問題留待下一課時。
如,當時人們為什么那么信奉亞里士多德?(可補充介紹亞里士多德的偉大成就,確實值得人們敬仰)伽利略是怎樣思考才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的?伽利略試驗已經成功了,為什么還要到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
鞏固生字詞
1.指名讀生字,自主記憶字形。
2.指導書寫:辯(注意中間是言字旁)奉(下面是兩橫)妄(上面是亡,不要多點)執(右邊是丸,不要少點)釋(右下邊不要多一橫)
3.抄寫生詞。
第二課時
創設情境,合作研討
1.(出示插圖幻燈片)這就是意大利聞名世界的比薩斜塔,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要在這里做試驗,樓下是想看他出丑和圍觀議論的人們,當然也有記者。在這個名垂千古的試驗中,你是想扮演做試驗的伽利略還是做見證現場的記者?(學生自由選擇)
2.請大家認真研讀課文,思考:如果你是記者,應向伽利略提什么問題?如果你是伽利略,有可能回答什么問題,怎樣回答?在文中勾畫重點語句,并在空白處進行批注。
3.同一組中扮演相同身份的同學互相交流: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如何回答才更加嚴密。
全班交流,深入體會(推選代表進行采訪,同樣身份的同學可以補充)
1.您是怎樣發現亞里士多德的話有錯誤的?
我先假設他的話是正確的,但是卻得出了兩個相反的結論,覺得無法解釋,所以產生了懷疑,又經過反復的試驗證明他確實錯了。
你能不能更簡單明白地說一說“一個事實,兩個相反結論”的意思?
(引導學生共同研讀第三自然段,以公式法、圖示法、描述法等進行說明,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您的試驗已經成功了,為什么要到比薩斜塔上來做公開試驗呢?
因為人們過于崇拜和信奉亞里士多德,把他的話當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但他的話的確有錯誤。而科學容不得半點虛假,盲目迷信只會阻礙科學的發展。我要通過公開試驗來讓人們改變觀念,那就是不要盲從,要追求真正的真理。
。ń處熤笇В寒敃r人們是如何信奉亞里士多德,又是如何譏諷伽利略的呢?請同學們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并適時引導學生理解“膽大妄為”和“固執”)
3.……
4.通過采訪,你對伽利略有了怎樣的認識?(不迷信權威,執著追求真理,為了科學勇于獻身等)
受到啟示,延伸課外
1.到底實驗結果怎樣呢?(演示課件,范讀最后一段,并出示最后一句話)
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全都是對的。
指名朗讀這句話,說出自己的理解并讀出來。
(突出“才”字,人們原來一直信奉亞里士多德,直到伽利略登上斜塔,仍在說他“膽大妄為”,直到看試驗后才恍然大悟;
突出“大”和“全”,像亞里士多德這樣偉大的哲學家,也有說錯話的時候,更何況常人。所以不要迷信任何人,應該追求的是真理)
2.聯系生活實際談談本課給自己的啟示。
3.現在,如果老師把課文題目改成《兩個球同時著地》,你認為可以嗎?請課下仔細研究,并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建議
1.課前如果有條件可要求學生搜集關于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生平傳記或圖片資料,初步了解事件發生的背景,對人物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2.教師可參考下面的教學思路進行教學。
一是以得到的啟示為主線,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即緊扣課文最后一句話──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體會當時人們為什么發出這樣的感慨。抓住“才”和“原來”,讓學生充分朗讀、勾畫、批注,再全班交流,逐步深入地認識到伽利略不迷信權威,敢于提出疑問,并執著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所得到的啟示,如,懷疑也要講科學,講證據;堅持真理要有足夠的勇氣;許多科學創新和發明都是在對權威的批判中誕生的。然后再讓學生結合實際談對這句話的體會。
二是以人物為線索組織學生進行閱讀。亞里士多德,倍受人們推崇的希臘先哲,說的話被人們當作不容置疑的真理,曾經說過兩個鐵球的下落速度與質量成正比;伽利略,年輕的教授,對亞里士多德的話由懷疑到反復驗證再到公開試驗;從受到人們的嘲笑與譏諷,最終以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事實,使人們轉變了觀念。
在對人物認識的過程中,注意不要揚此抑彼?梢匝a充資料,如亞里士多德知識淵博,被譽為古希臘“最博學的人物”(《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第59頁),而且是形式邏輯的創始人,在醫學、哲學、物理學、美學和心理學等方面都有著杰出貢獻。這樣的權威應該得到人們的尊重,但不應該盲目迷信。
3.引導學生體會伽利略偉大的精神時,要注意結合課文內容理解,一是使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即科學界對權威的崇拜與盲從。還可補充16世紀時,布魯諾因堅持真理“日心說”被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廣場的資料,伽利略質疑權威不僅要面對人們的嘲笑譏諷,還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和風險,進一步體會伽利略勇于為科學獻身的偉大精神。
二要結合人物言行,使伽利略的形象鮮活生動起來。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觀點的質疑,并不是簡單草率的懷疑,而是以假設正確為前提,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可見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在比薩斜塔上公開試驗,以令人信服的事實,有力沖擊了當時那種盲目崇拜與迷信的思想,意義重大。
4.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的質疑,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可讓學生充分讀課文,小組討論,用簡單易懂的方式進行匯報。
如算式法:10+1<10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
10+1>10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比10磅重的鐵球快。
還可利用圖示法或演示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5.本文在寫法上主要特點,是通過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品質,對人物的心理、動作和語言描寫都很傳神,要鼓勵學生試著進行讀說寫的語言實踐活動。如,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可結合插圖,讓學生設想情境,說說當伽利略試驗后從比薩斜塔上下來后,人們圍住了他,會怎樣說,怎樣做。通過對人物言行的描寫,來進一步體會伽利略對權威尊重而不盲從,對真理執著追求的科學態度。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以正確的語氣讀出伽利略的心理活動中的疑問與分析思考;對人們議論的語言,要讀出情感的變化,如第5自然段中對權威的維護,對伽利略的不滿、譏諷和責備;而第6自然段,則在恍然大悟中有驚訝與激動。
7.指導學生自學生字新詞。要注意多音字在本文中的正確讀音。
著(zháo)地,更(gēng)正,的(dí)確,膽大妄為(wéi);區分“辨辯辮”,可以用下面的順口溜:一點一撇仔細辨,中間有言來爭辯,找到絲線扎小辮。
課后的選做題,可引導感興趣的學生找一找,再抄寫下來。文中的反義詞有:快—慢左—右輕—重對—錯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案例
自讀自悟,釋疑明理
。ń虒W接近尾聲時,教師出示句子:“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師:怎樣才能把這句讀懂,才能將其中所含的道理讀出來呢?
生:“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我讀時強調“亞里士多德”,是因為他是當時最有名的科學家,而伽利略卻用事實證明了他的結論是錯誤的。
生:“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我讀時突出“大”和“全都”,是為了說明亞里士多德雖然是權威,但他有時也會犯錯誤,伽利略敢于懷疑大哲學家的結論很了不起。
生:“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我還加一個“也”字,是為了表示大哲學家也有犯錯誤的時候,其他人更是如此,我們不能盲目崇拜某一個人。
師:那么這句話對你有什么啟示呢?
生:一個人無論知識多么淵博,我們也不要迷信他。
生: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生:以前我很信奉學習參考書,有一次預習“輝”字時,有本參考書上說這個字用部首查字法應該先查“光”部,后來我在新華字典里根本找不到“光”這個部首,最后問老師才知是查“小”部,今天學了這一課,我更加認識到做任何事都要敢于提出疑問,有主見。
(選自《小學語文教師》2000年第10期,湖南省沙市書院路一師一附小,黃朝霞殷愛華)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