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1 10:40:26 下載試卷 標簽:高中生活
一、教材說明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了一位名叫聰聰的小朋友,搞創造發明的事。他在生活中遇到種種麻煩事情以后積極思考,經過大量的研究和實驗,發明了一種萬能膠水,可惜這種膠水暫時無法使用。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告訴學生,思考生活中的問題是發明創造的源泉,從而自覺實踐,大膽創新;二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課文學習的重點是理解聰聰是怎樣想到要發明萬能膠水的和他是怎樣做的。
二、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懂得思考生活中的問題是發明創造的源泉,培養自覺實踐、大膽創新的好習慣。
三、教學建議
1.課文的故事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容易閱讀理解。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閱讀提示”,將課文多讀幾遍,了解聰聰怎樣想到要發明萬能膠水和他是怎樣做的。在此基礎上,組織討論:聰聰發明的萬能膠水為什么暫時無法使用,他的想法最終能夠實現嗎?突破理解的難點。
2.課文中的一些句子對理解全文至關重要,需要著重引導學生理解。
(1)“聰聰決定發明一種萬能膠水,讓每個小朋友隨身攜帶一瓶,所有的問題全解決了,再也沒有這么多麻煩,也能少惹爸爸媽媽生氣。”聯系上下文,想一想為什么聰聰要讓每個小朋友隨身攜帶一瓶?
(2)“在第四十三天的早晨,聰聰從他配制的一百種藥液中各取出一滴,小心地混合在一個玻璃瓶里,再加上兩滴他自己的汗水,萬能膠水就試制成功了。”為什么要再加上兩滴自己的汗水?
(3)“當天晚上的電視新聞是這樣報道的:小發明家聰聰成功地發明了萬能膠水,但是,這種膠水暫時無法使用。”為什么這種膠水暫時無法使用,還要報道出來?
以上圍繞三個句子所提出的問題沒有唯一的答案,只要學生談得合理都應該給予鼓勵。
3.朗讀時,要注意故事的情節發展和聰聰的心情變化。課文的前半部分,聰聰在生活中遇到的種種麻煩事情并引起他的思考,要讀出他擔心、好奇、盼望的語氣;他決定發明一種萬能膠水以及研究、實驗的經過,要讀出他充滿自信的心情;在宣布發明結果而又無法演示時,要讀出焦急、生氣、無奈但又無比佩服的語氣。
4.課后可以組織學生搜集更多的發明創造的故事或嘗試開展某種發明創造活動。
四、參考資料
下面是20世紀一些最重要的發明與發現。
飛機1903年,兩位自行車制造商萊特兄弟進行了第一次機動飛行試驗。1930年,英國工程師弗蘭克?惠特爾首次申請噴氣發動機的專利。但是,德國是第一個研究成功噴氣式飛機的國家,德國研制的海因克爾?赫178型飛機于1939年飛上藍天。
電視機提起電視機的發明,人們最常想到的是蘇格蘭工程師約翰?貝爾德。他在1923年首先為他制造的有8條顯像線的裝置申請了專利。1930年第一臺電視機投放市場,他將這個裝置命名為“電視接收器”。
青霉素這種世紀神奇藥物是1928年由蘇格蘭人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的。當時他在培養皿中發現一種霉菌可以殺死細菌。但是直到10年以后,牛津大學的3位研究人員找到了提純這種霉菌并作為藥物使用的方法時,他的發現才得到廣泛應用。青霉素的大規模生產開始于1943年,并在二戰中得到了大大推進。青霉素拯救了無數生命。
電子計算機第一臺實用型電子機械計算機是1943年由英國數學家艾倫?圖靈發明的。這臺名為“巨人”的計算機是用來破譯納粹密碼的。此后的不斷革新使得電子計算機的體積越來越小,能力卻提高了成千上萬倍:晶體管(1947年)、集成電路(1959年)和微處理器(1970年)的發明逐步提高了數據運行速度;硬盤(1956年)、調制解調器(1980年)和鼠標(1983年)的發明又不斷提高了獲取數據的能力。未來還會出現一些“智能”型裝置,諸如手表型對話器,及時提醒你購買牛奶的冰箱。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