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0 16:17:41 下載試卷 標簽:環境 語文 學習方法 填報指導 語文教材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努力遵循“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整體優化”的原則,設計以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利用網絡,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學習資源,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19個生字,會寫其中的10個生字。能讀準多音字參。理解“依然”、“竊竊私語”等詞語,能結合重點詞語理解句意。
2、在多媒體網絡環境的作用下,幫助學生了解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班級網站、互聯網絡自主查尋、收集資料,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豐富多彩的海底世界;
2、培養高級思維能力和信息搜集、處理和加工的能力;
3、在“班級網站”這個學習平臺上進行小組合作,展開探究性學習。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在網絡環境的幫助下,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意識。
教學內容及重、難點:
本文生動有趣地介紹了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第一段提出問題,激起讀者的興趣。第二至六段,緊扣第一段提出的問題,具體而生動地描述了海底的景象。最后一段是全文的總結。
引導學生了解、感受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學時我將利用網絡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積累和運用語言。
學情分析和學法指導:
三年級的學生對海底世界的有關知識知道得不多,但求知欲強,他們對《海底世界》這篇課文充滿了濃厚的興趣。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本課采用了在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獲取知識。
在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情感的基礎上,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質疑,提出自己還不太理解的地方,然后帶著問題利用專題網站進行關于海底植物、海底動物、海底礦產等方面的探究,解決自己的疑問。最后在交流匯報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并受到語言文字方面的訓練。[
教學媒體設計
2003年6月,我為自己所帶的班級建立了一個班級主頁“嫣然的家”,利用網絡,為我們班的學生、家長、老師搭建了一個全新的、寬廣的交流、學習平臺,也帶領孩子們第一次走進了網絡。在這片廣闊的天地里,我和孩子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著網絡帶給我們的精彩。學生寫得好的日記、作文,我在網站上發表以示鼓勵;家長有什么意見和建議盡可在留言板上與我傾談;孩子們有什么困惑和快樂,也可以發布在網站里與我們交流和分享。同時,結合語文教學的實際,我常在網站中添加一些相關的學習資料,還設置了一些寓教于樂的小欄目,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本節課所制作的主題學習網頁就設置在我們的班級網站中,幫助學生消除了陌生感,也讓“到自己的班級網站中去學習”逐漸成為學生們的習慣,讓網絡真正走近學生的學習生活。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由此可見,聞、見是教學不可或缺的手段。本課的難點之一是要使學生了解海底景色“奇異”在什么地方,由于距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學生很難理解這一點。為了平緩教學的坡度,突破這個難點,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多媒體網絡技術,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通過各種手段直觀地展現出來,調動學生視覺功能,通過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激活學習的內因。同時,也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各類情感因素,促使學生形成最佳的情緒狀態,從而積極、有效地投入學習。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略)
第2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激趣: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先讓我們一起進入咱們的班級主頁“嫣然的家”,到“玩中學”欄目里去輕松一下吧!
點擊進入“嫣然的家”,
你會填這些帶“海”字的成語嗎?
海闊天()()南海北()如東海()山人海
海市蜃()海枯石()()海茫茫()海桑田
師:看來大家在課外積累了不少帶“海”字的成語,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第8課《海底世界》。[二.復習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課文的1--3自然段,現在讓我們一齊來回顧一下:
師:海面上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
(生:依然很寧靜);
師:當我們潛入海底,看到了漆黑的深海里卻仿佛有星光在閃爍,那是——
(生:有發光器官的魚在游動);
師:海底是否沒有一點兒聲音呢?——
(生:不是的,動物們常常在竊竊私語)
師:如果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
(生: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
師:動物們發出的聲音不僅奇特,還很有特點。它們吃東西的時候——
(生:發出一種聲音……)
師:海底的景色真是讓人大開眼界!讓我們繼續這次的海底之旅,去那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美妙世界里看看吧!
三.學習四——六節:
1.指名讀四至六節,說說分別介紹了海底哪些方面的內容。
2.默讀課文,看看自己能讀懂些什么,勾畫自己覺得有趣的詞句,在不理解的地方用鉛筆做上記號。
3.指名質疑。
4.師:看來,大家對海底的動物、植物、礦物非常感興趣,但由于海底世界離我們現實的生活比較遠,在理解語言文字方面有一定的困難,因此產生了不少疑問。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們的班級網站,利用網絡這個神通廣大的朋友來解決我們的疑問吧。(提示:我們查找資料的時候要有目的性,針對自己在讀課文時遇到的困難來查找資料解決。)
5.指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海洋世界”專題網站中瀏覽。
6.全班交流,說說自己通過上網查閱資料解決了哪些疑問,讀懂了課文中哪些語句,相機指導朗讀。
1)同學們“海底動物”方面解決了哪些疑問、有什么收獲呢?
海參:怎樣“靠肌肉伸縮爬行”?(體會“極慢”)
聯想到蝸牛、蚯蚓:點擊出示相關資料(海參的運動方式)
指導朗讀。
梭子魚:體會比喻的修辭方法,比較的說明方法(體會“極快”)
出示有關“梭子”的圖片:點擊出示相關資料(梭子魚的運動方式)
指導朗讀。
烏賊、章魚:體會“反推力”(聯想到“劃船”)。
點擊出示相關資料(烏賊、章魚的運動方式)
指導朗讀。
貝類:理解“巴”(換詞“貼”進行比較,體會主動性和緊緊的吸附)[
貝類不是人,怎么也能去“旅行”呢?(體會擬人的修辭手法)
點擊出示相關資料(貝類的運動方式)。
2)師生合作讀第四節:老師讀第一、二句,四個小組分別來讀三、四、五、六句,讀完請大家猜一猜:老師為什么這樣安排讀書。(引導學生體會“先總后分”的構段方式。)
3)總結:第四節主要要介紹了海底動物多種多樣的活動方式,作者列舉了幾種典型的海底動物,有特別慢的——(海參),有特別快的——(梭子魚),也有特別怪的——(烏賊、章魚),還有特別聰明的——(貝類),由此可見,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4)在海底植物方面,大家有哪些收獲呢?
學生交流匯報。
師:這一段內容這么多,作者是運用什么樣的語言形式把它們連接起來的呢?我們來讀一讀就知道了。
師領:“海底有——有——也有——,植物的色彩多種多樣,有——有——還有——,最小的——最大的——”
引導學生體會這些句式。
練習:
“六一”慶祝會上的節目豐富多彩,有(),有(),還有()。
5)匯報在海底礦物方面的收獲。(能用在上一節學到的句式來匯報嗎?)
天然氣稀有金屬
總結:海底的礦產真豐富啊!快來讀一讀吧。
四.學習第七節,總結概括全文。
1.師:上節課老師在范讀課文的時候,將第七節里的一個“真”字讀漏了。當時同學們分成了兩派,一部分同學認為老師讀掉了一個字無關緊要,另一部分同學認為這個字很重要,不能漏掉。當時老師說了,等我們學完課文再來討論這個問題。現在請大家快速瀏覽全文,再讀一讀這句話,好好體會一下,然后說說自己的意見。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句話,體會海底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
3.師總結:今天這節語文課,我們借助網絡,到神秘而又迷人的海底世界暢游了一番,并解決了一些學習課文時遇到的疑難問題,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少收獲。看來我們不僅可以在課堂中學語文,還可以走出課堂,運用更先進的信息技術來幫助我們學習語文。其實,大海里還有許許多多未解之迷,等待著大家去探索和發現。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些相關的網站,就放在“海洋世界”的“相關鏈接”欄目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一看。
五.布置作業:
現在請大家進入我們的班級網站“作業平臺”欄目,看一看易老師今天給大家布置了什么作業:[
必做題:
1.今天這節課大家有什么收獲呢?快把你的感受寫下來,并在“嫣然的家”留言板上發布吧。
2.學著用“有……有……也有……”寫一句話。
選做題:
1.在“采蜜本”上把從這一課中積累的好詞好句記錄下來。
2.辦一份有關海底世界的小報;(可以用電腦制作);最后,我們將評比出最佳作品,發表在我們的班級網站上。同學們加油吧!
教學效果:
在課堂上,學生表現出了濃厚的學習、探究興趣。他們興致勃勃地上網查閱資料,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地方還與同伴熱烈地討論。“匯報探究所得”這一過程最為精彩,在匯報過程中,老師還相機引導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效果較好。課后,同學們在班級網站的留言版上紛紛留言,寫下了自己學完這一課后的感受,還有的同學甚至將自己從網上收集的相關資料進行了整理,嘗試制作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有關海底世界的網頁。總體來看,教學效果很好。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