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0 00:55:13 下載試卷 標簽:教案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記敘了紅軍長征途中軍受民的一個感人故事。朱德總司令帶領的紅軍以菩薩一樣的心腸為藏民著想。替藏春耕,以實際的愛民行動贏得了藏胞的信賴與歡迎。
全文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雙線并進。一條線正面寫朱德領導的紅軍部隊,一條線側面寫藏胞。寫紅軍部隊,著重寫典型人物的典型語言,從而體現紅軍的菩薩心腸,略寫紅軍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詳略得當。
全文共9個自然段,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藏胞一聽說軍隊過來,就躲進深山,不敢露面。藏胞見軍禮就怕得要命,原因是吃盡了反動軍隊的苦頭。藏胞躲藏躲藏并不影響紅軍的體整,然而卻急壞了朱總司令,為什么呢?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紅軍官兵具有“菩薩“心腸。想辦法動員藏胞回來。這里主要寫了朱德與翻譯的兩次對話,從朱德的話語中字字句句皆見他一心為藏胞著想。
第三段(第6-7自然段)寫朱德總司令動員并帶領紅軍主動替藏胞完成春耕工作。“要讓我們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朱德的話,既指紅軍認真負責搞好春耕,又指他們要把軍愛民的真誠愛心播在藏胞的心里。
第四段(第8-9自然段)寫藏民們耳聞目睹紅軍的行動后激動不已。“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這是藏胞由衷發出的贊嘆。這既點題,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講這個故事。
2、學會18個生字,理解詞語。
3、能用“熱火朝天”、“干干凈凈”等詞語描寫同學們大掃除的情景。
4、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朱德司令和紅軍戰士尊重、關心藏族同胞的優秀品質,體會藏民與紅軍之間的魚水深情。
重難點:理解朱總司令的話,體會其中包含的意思。
三、具體實施
首先本課的課題很值得關注,首先它是重點,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其次它是難點,“菩薩兵”一詞平日少見,也許師生均是第一次接觸。讀懂課文,應從讀懂課題開始,因為題目是文章的“眼睛”。
教學時我打算直接板書課題,引導學生思考:通過預習,你知道“菩薩”一詞的意思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菩薩”的初步認識。教師再相機點撥:菩薩是傳說中善良、慈悲、救苦救難而又無所不能的神。了解了這些后,請同學們猜猜看:“菩薩兵是什么意思?”相信一部分學生通過預習和思考,會得出“像菩薩那樣的兵”或“具有菩薩心腸的兵”,那么“菩薩兵”就是一個了不起的美稱。此時引導學生讀課題,就容易讀出稱贊、崇敬之情,為下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
學生理解了課題后,老師再由兩個簡單問題“誰是菩薩兵?”“是誰把紅軍戰士稱作菩薩兵?”過渡到課文的學習,那就是“為什么藏族同胞把紅軍戰士稱為菩薩兵?”
在課文的學習中,有幾個句子需要很好的把握:一是“藏族同胞吃盡了反動軍隊的苦頭,一聽說又有軍隊開過來,早就躲進了深山,誰也不敢露面。”可引導學生用上“因為......所以......”來說這個句子,了解“吃盡了反動軍隊的苦頭”是“藏民躲藏起來”的原因。這里涉及到一個相關知識的問題,即學生對“吃盡反動軍隊的苦頭”有多少了解,如果引導想像,他們能想象出那種情景嗎?我想引導學生回憶二年級下冊《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課,當時在講到“敵人去一條山溝掃蕩”時,我和學生已經通過資料交流了解了“三光政策”,相信他們此時能引起某些知識、情感上的共鳴。當然,如果課前布置學生搜集資料、請教長輩,在這個時候進行交流,效果會更好。
二是“這下可急壞了朱德總司令”,我想提出“朱總司令急什么?”這個問題來引導學生自學第2至5自然段,劃出相關語句。通過交流匯報自學所得的形式,略講這一部分內容。
三是朱總司令在春耕動員會上的講話。想一想:為什么要開春耕動員會?因為部隊是保家衛國的,主要任務是打仗,長期與反動軍隊作戰,已經使他們精疲力盡,所以才需要到此地“休整一段時間”。但是現在,為了讓藏胞來年不挨餓,艱苦作戰的紅軍戰士又要放下槍桿,拿起鋤頭,耕田種地。這段話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要從朱總司令的話中體會到軍民一家的思想,“像種自己的地一樣,盡心盡力地把藏胞的地種好。”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朱總司令意味深長的話說明了身為司令的他想的不僅僅是眼前藏胞的利益,而且還考慮到了紅軍戰士的光輝形象,以及今后軍民團結的重要意義。“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發芽、生根、開花、結果......”這句話學生不大容易理解。教學時可讓學生邊讀邊想:紅軍播下的僅僅是地里的種子嗎?藏胞看到紅軍戰士這樣為他們著想,心里會怎么想?我想先讓學生通過自讀,談談他們的感悟,老師再適時點撥:正是由于紅軍幫助藏胞春耕這件事改變了藏民對紅軍戰士的看法,使他們親近紅軍戰士,與紅軍戰士團結一心,親如一家。這不也是紅軍戰士播下的種子結出的果實嗎
四是文章的結尾:他們說“幾時見過菩薩一樣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呀!”這里的標點應引起注意。一般情況下,前面說“幾時”后面應跟著“問號?”,可是使用的卻是“感嘆號!”,這表達了藏胞什么樣的感情?這句話要在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的基礎上,用換個說法的形式來體會反問、感嘆語氣的加強作用,體會藏胞的一片感激之情。
最后要回扣前面的問題:“學完了全文,現在你知道為什么藏胞把紅軍戰士稱作菩薩兵了嗎?”讓學生進行整體把握,加深理解。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