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09 01:37:30 下載試卷 標簽:二年級 高一 閱讀 經(jīng)驗交流 閱讀材料
《揠苗助長》是一篇講讀課文。這則寓言勾勒出了古代一個可笑的人物形象。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的內(nèi)部的發(fā)展規(guī)律,做事急于求成,違背常理,借助外力,強求速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教材安排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體會寓言包含的道理。
這篇課文的教學要求是:
1.學習生字,理解詞語。理解寓言含義,回答課后問題。
2.能正確流利的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閱讀寓言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3、能流利地朗讀課文,部分學生能在朗讀的基礎上提出較有價值的問題。
4、學習隨文識字的方法,嘗試邊讀邊想,做簡單批注的學習方法。
5、從語言中體會一個道理:做事情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生活中要有美好的愿望,也要有正確的奮斗方法,才能達成愿望。
6、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寓言故事。
根據(jù)我執(zhí)教多年低年級的經(jīng)驗,我覺得:二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對一些比較淺顯的詞語,已經(jīng)能夠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準確理解出來,較長的句子也基本能準確斷句,讀通順。
于是,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以讀為本結合課文的插圖,理解重點詞句,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讀懂課文內(nèi)容,較為成功地執(zhí)教了這篇課文。
回頭反思,我的基本做法是:
1、自學過關、嘗試感悟。
教學中,我注意采用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獨立閱讀的主動性,培養(yǎng)獨立閱讀的良好習慣。實踐證明,自學自悟?qū)W習方式在二年級課堂教學中適當滲透,是非常必要的,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是主體”的原則
例如:開課亦始,我就以“預習過關”的方式,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
(1)、首先,我們來預習這則寓言,中有五道關卡擋在我們面前你能闖過去嗎?
(2)、出示寓言大闖關,請同學們根據(jù)闖關要求試著預習吧!
朗讀關:讀通課文
字詞關:讀準生字字音
理解關:利用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試著理解:揠苗助長、巴望、筋疲力盡
思考關:再讀課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提問關:對課文內(nèi)容,你有什么不明白的?[
(3)、這些關卡你能過嗎?你想過哪一關就在小組內(nèi)認真展示一下,讓小組同學為你加加油!想過哪一關?試試看!
2、注重朗讀,激活感悟。
讀、思、議是閱讀教學的三種重要手段,讀是前提,思是基礎,議是關鍵。課堂上進行多層次的朗讀并引進默讀訓練,是有效理解本則寓言所蘊含的深刻寓意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之一。
在教學中,我合理運用朗讀這一“感悟媒介”,師生讀中悟情。特別是討論“巴望”能否換成“盼望”“希望”和理解“總算”等詞語時,通過朗讀引導使學生們達成高度的共識。
例如,在教學第一、二自然段時,我先指名學生朗讀,并適時引進默讀訓練,然后相機引導學生說出朗讀體會:你為什么這樣讀?結合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語言和心情,最后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
如:指導讀第一自然段:啟發(fā)學生思考:種田人為什么要幫助禾苗生長?種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而禾苗長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樣呢?在學生交流體驗的基礎上,理解“巴望”一詞,教師指導學生讀出焦急和自言自語的語氣。
指導讀第二自然段:啟發(fā)學生思考:種田人想出了什么辦法幫助禾苗生長呢?他又是怎樣做得?理解“終于,筋疲力盡”的意思。指導學生讀出“焦急而又疲憊”的感覺。
3、凸顯形象,內(nèi)化感悟。
引導學生憑借想象聯(lián)想,將語言文字還原成語言形象,從而變抽象的語言感知為具體的形象感受。教學后段,我讓學生以簡筆畫顯現(xiàn)揠苗助長的過程,將文字符號轉(zhuǎn)換成連貫的生活畫面,如畫出了禾苗的不同生長狀態(tài):“沒有長高”、“長高一截”、“都枯死了”。一幅幅生動簡明的畫面,正是學生動用了全部感官與心智去深入接觸語言材料獲得的感悟。同時形象的再現(xiàn)又激活了學生對語言材料的進一步感悟。
升華對寓意的理解,促進學生的對文本的個性解讀,在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的深刻性、概括性,
例如,(1)、請你拿出你手中彩筆,在紙上畫出禾苗“沒有長高”、“長高一截”、“都枯死了”這三幅畫。體會一下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2)、導學生從農(nóng)夫的自信的語言和最終的結果中,體會當時人物的心情和表現(xiàn)。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重點引導學生弄清,結果為什么是這樣?初步體會寓意。
4、調(diào)動積累、促進感悟。
豐富的理性與感性經(jīng)驗是“感悟”的前提,讓學生盡可能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來領悟寓意。讓學生運用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再現(xiàn)揠苗助長,讓學生用自己對生活的認識解決農(nóng)夫的困惑,讓學生聯(lián)系讀過的《守株待兔》深入領悟《揠苗助長》的寓意。在學生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我利用文本的信息激活了學生這種潛伏的“意念系統(tǒng)”,從而使學生能夠恍然頓悟。在對寓意的理解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對待生活中的事情,促進個性的健康和諧發(fā)展。[
開闊學生思路,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問題設置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融合學生個性化的見解,豐富了語文積累,促進了學生想像能力、思維水平及表達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課堂上我組織學生進行質(zhì)疑問難:
(1)、對課文內(nèi)容,你有什么不明白的?你還有哪些問題需要和老師、同學探討的?
(2)、啟發(fā)學生思考:如果讓你給這個農(nóng)夫起個名字,你認為他應該叫什么?說出自己的理由。
(3)、如果你是農(nóng)夫的兒子,你會對爸爸怎么說?
這樣將學生主體置身閱讀活動之中,變理解文字為感悟生活,變體會情感為表達情感,主體之情與文章之情融為一體,碰撞、交流、共鳴,從而獲得對文章深層意蘊的領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