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08 18:38:51 下載試卷 標簽:三年級 教案 語文
《船長》的第二課時上。學習“自救”這一部分時,學生找出了認為值得深入思考的句段,并在“哈爾威船長站在指揮臺上,大聲吼道:“……必須把60人全都救出去!”中感受到了船長的鎮定自若、保護婦女兒童的人性美以及舍己救人的美德。接下來照學生找出的句子,就該具體理解“……有個偉大的靈魂……”一句,具體感受人性美。
這時,一個平時挺調皮的學生自己站了起來,大聲叫道:“老師,船長很厲害,還要殺人呢。”另一個學生斜了他一眼,不屑地說:“船長不會真的殺人的。”這學生不服氣地嘟囔了一聲:“殺人狂。”聽著這段突如其來的對話,我突然想,這個地方對認識船長的另一個性格特征“果斷”有很大的作用,何不挖掘一下?于是,我就問大家:“你們覺得船長的做法對嗎?”學生一時愣住了,接著有人說對,有人說不對。見大家都很茫然,我便拋給全班同學一個問題:“船長是真的要這么做嗎?他為什么要這么做?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嗎?請大家仔細閱讀相關自然段,并聯系當時的情形好好想想。”
過了一會,許多手舉了起來。經過一番議論,大家都認為船長會這么做,因為當時的情況太危急,太混亂,如果男人們沒有遵守秩序,女人們不但不能得救,而且可能會造成更大的傷亡。要想男人們遵守秩序,船長就必須嚴懲不怠。見他們認識到了船長做法的必要性,我就問:“從這一做法中,你對船長有了什么新的認識?”學生們都說:“船長處理事情果斷,有魄力。”接著我們就這一部分進行了朗讀,學生們將船長這一人物的鎮定果斷讀得很好。
這一插曲即將結束,我又提出:“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討論,對船長有了新的認識,這很好。如果在剛剛的討論中,能夠結合課文中的相關句段進行分析,那樣就更具說服力,更象個小評論家了。下次議論時,大家別忘了我們的課文啊。”同學們都點點頭。
在我的備課中,我沒有備到這點。但在上課前的教學思路回顧中,我想:教參中說本課著重體會的是船長的舍己為人和鎮定自若,但船長身上仍有其他的優秀品質也不必忽視。盡管教師不需累贅羅嗦,學生能自己體會出來是最好的了。當時我對船長身上所煥發出的人性美很感興趣。殊不知,課堂中的一個小風波生成了這樣一個機會。看了許多關于辨“預設”與“生成”這一對矛盾的關系的文章,感覺有價值的生成的確是促成精彩的好機會,我愿積極嘗試,也希望各位不吝賜教。盼跟帖!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