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21 13:10:31 下載試卷 標簽:語文
一天,讀四年級的女兒興致勃勃地跑到我的面前,說他們年級搞了一次作文競賽,要求寫一件令人難忘的事情,她把寫好的作文遞給我,請我指導一下。我便打開作文本——
吃 燒 烤
暑假的一個晚上,爸爸說,他有一篇文章發表了,剛寄來了稿費,應該好好慶祝一下,要帶我們到外面好好地吃上一頓,我聽了甭提有多高興啦!
我們在外面轉了很長時間,也沒轉到一家令人滿意的飯店,爸爸介紹了許多飯店,媽媽都說不行,不是說這家太臟了,就是嫌那家太熱了。這時,爸爸說:“一個同事告訴我,有一家韓國燒烤,味道很好,怎么樣?”我們齊說:“好!”
到了這家韓國燒烤,我把頭向飯店里一伸,哇噻!人真是太多了,看來,這家飯店的生意很興隆喔!我找呀找,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空位置,就坐了下來。這里蠻舒服的,我數了數,大約安裝了五六臺空調,外面雖已暑氣蒸人,室內卻涼風習習。這時,一位服務員走過來,把菜單放在桌上,問我們要吃些什么。哇!這么多好吃的!爸爸、媽媽把點菜這個任務交給我了,可點些什么呢?每個餐桌上都是羊肉串、牛肉串、火腿串……我想:初來乍到,就和他們一樣吧!我也要了各種各樣的肉串。菜都上齊了,可我們是第一次來吃,還沒有經驗,不知該如何下口。聽了服務員的講解,我們才明白應該怎么做。首先,要把木炭放進一個長方形的小爐子里,把一個燒烤架子放在小爐子上面;然后把肉串和其他一些要燒烤的東西放在架子上烤,烤一會兒,再用手把肉串翻過來,還要來回地翻動;最后,一串串黃燦燦的肉串就烤好了,把肉串拿在手里,蘸一點芝麻等配料,就可以品嘗啦!我急不可待地拿起一串,放在嘴里咬一口,香噴噴的,麻滋滋的,辣乎乎的……那種滋味真是好極了!
回家的路上,我想,下一次再來吃,我就有經驗了,于是我又盼著爸爸能經常發表文章……
沒想到我們生活中這樣一件平平常常的事情,卻給她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產生了創作的激情。那濃濃烈烈的生活氣息,那真真切切的情感體驗,那樸素平實的語言表達,那天真爛漫的靈性飛揚,讓初步進行課程改革研究的我感到十分欣慰。我興奮地鼓勵她:“你的習作寫得不錯!快拿給媽媽看看!”不一會兒,便從廚房傳來了責備的聲音:“怎么能這樣寫?這樣的作文肯定不能獲獎!你對孩子也太不負責了,還是讓我來指導!”滿面迷惑的女兒呆呆地望著我。
“第一,這篇作文立意上思想不夠積極,難忘的事,一定要寫有意義的、刻骨銘心的、給人以啟迪的事情,‘吃燒烤’顯然不能突出積極向上的主題。你看看人家作文選上的作文,那么多難忘的好人好事,你為什么不寫?”
“可是,那些好人好事我覺得都是應該做的,沒什么值得難忘的,而且……‘吃燒烤’就挺有意思的!”女兒辯解道。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過去,我們的作文教學在立意上片面強調思想性,往往造成孩子為了寫健康向上的東西,脫離生活實際編造一些虛假的東西,什么‘公交車上讓位子’、‘橋頭推車子’、‘公園里送回迷路的孩子’……孩子不能有感而發,而是主題先行,這不僅封閉了孩子的心靈,而且壓抑了寫作時的創造性樂趣。”
“我沒有你那么多道理,就算寫《吃燒烤》吧,可是,第二,作文的布局謀篇太不講究了,我給孩子買的《作文寫法寶典》中介紹了那么多好的方法都不用。開頭顯得羅嗦,不如用‘開門見山法’或者‘設置懸念法’。結尾不夠精練,沒有提升主題,應該用‘點題式結尾法’把‘難忘’點出來,再加上一點感慨‘我們的生活水平真是一天比一天好啊!’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顯得有分量!”
“當然,訓練孩子的寫作技能是必要的,如果布局謀篇過分強調程序性、操作性、技巧性,熱衷于炮制種種寫作方法,讓孩子機械模仿,削足適履,我們忽略了通過作文培養孩子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并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技能訓練,還是同個性的思想發展、精神成長、人格追求緊密相關的。激勵孩子勇于表現自我,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抒發自我的生活感悟,這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最高境界。《吃燒烤》一文所追求的不正是這種境界嗎?”
“我保留自己的觀點,不過還有一點我必須得指出,作文的語言要精心推敲,賈島的‘僧敲月下門’的‘敲’,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斟詞酌句,千古傳唱。《吃燒烤》的第二自然段內容不太合適,‘我們在外面轉了很長時間,也沒轉到一家令人滿意的飯店’‘不是說這家太臟了,就是嫌那家太熱了’這樣寫怎么能很好地宣傳自己的家鄉呢?應該把這一段刪去!”
坐在旁邊的女兒再也忍不住了,說:“媽媽,那天事實就是這樣的嘛,我覺得這樣寫才更能突出‘吃燒烤’令我難忘呀!也許這樣寫還能促進家鄉的發展呢!”
“對語言進行推敲當然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我們不能強塞給孩子。過去在指導孩子作文時一味追求語言成人化,寫出來的作文成人腔比較嚴重,缺乏孩子特有的情趣。內容空洞,語言干癟,千句一腔,千篇一律。文貴以真,孩子有孩子的視角,孩子有孩子的思維方法。要用自己的口說自己的話,用自己的手寫自己的事,吐真言,抒真情,讓人讀了才能感到樸實無華、真實可信。”
“好了,好了,我總是說不過你,但是讓我指導的作文在考試中總是能得高分,你這一套就未必管用了!不要看你們的課程改革搞得轟轟烈烈,用不了多長時間,還會回來的!”
聽了這句話,女兒給我帶來的欣慰蕩然無存了,心情沉重了起來。這種典型的“中國化的言語導師”,他們的引導與教誨也是典型的“中國化的語文教育方式”,由此引發我進一步反思我們的作文教學。
我們的作文教學中經常發現學生普遍存在這樣的情況:思想貧乏,空話假話連篇;語言稚化,表達蒼白無力;想象匱乏,行文枯簡生澀。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狹隘的文以載“道”的寫作思想在作怪,也有應試教育的功利主義觀念的影響,當然,我們的作文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過去的作文教學,基本上是一種封閉式的訓練。作文內容是封閉的,學生作文的內容大都受到教師的限制,有立意的限制,有選材的限制,有體裁的限制……寫作過程也是封閉的,是在有限的時間和封閉的教室內獨自完成,缺乏廣泛的信息來源和必需的情感醞釀。封閉的作文教學割裂了寫作與生活的血肉聯系,使學生的寫作與自我意識的發展相脫離,作文不再是表情達意的需要,而成為“生產”的需要。
以上弊端集中到一點,就是忽視了學生的自我意識與生活實踐。因此,《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部分著重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從前一句對寫作的定義中告訴我們,作文教學不僅要著眼于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而且還要關注學生自我意識發展和精神世界的建構。從后一句對寫作的要求來看,強調作文教學要生活化。
那么,如何讓作文教學生活化,讓學生的自我意識得以涵泳與噴薄呢?首先,我們要通過閱讀教學讓學生充分感知生活,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引發表情達意的心理沖動。具體地說,就是在文本解讀活動中使學生與作者的心靈在對話情景中達到溝通與默契,攪動積淀在學生心底的生活積累,觸動他們敏感多情的心弦,使他們產生寫作上的沖動,讓語言的激流宣泄出來。其次,通過觀察現實生活、積累人生體驗,讓學生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表現自我。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和積累,因為只有通過生活積累,才能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才有可能從中發現思想的閃光點并產生一吐為快的創作欲望,才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另外,我們要引導學生對社會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學會探究生活,反思生活,從而形成比較深刻、完整的認識。
作文是一種自我精神性的實踐活動,它與學生自我心靈活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我們不能把作文教學僅僅看做是一種模擬性的練習,而應把它看成是個體的自我意識不斷提升、人格建構不斷完善的過程。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廣開生活之源,深掘精神隧道,使學生能夠做到關注生活,有感而發,集腋成裘,涵養精神,厚積薄發。我們還要激勵學生表現自我,盡情地抒發自我情感,敘述親身經歷,描繪內心世界,在寫作中融入自我的感受與體驗。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能烙上學生情感個性的印記,涂上獨特心靈的色彩。
載《小學語文教學論壇》2003/6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