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說課稿 > 小學語文說課稿 >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 正文
2009-11-07 15:11:12 下載試卷 標簽:語文 說課稿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林沖路過柴進莊上棒打洪教頭故事。林沖在被洪教頭逼得的忍無可忍的時候用棒子教訓洪教頭。他為什么忍無可忍呢,原因就是洪教頭欺人太甚,目中無人,最終落得個被人恥笑的下場。其實在中《水滸傳》林沖本身就是一個悲劇式的人物,他總是一忍再忍,最后終于忍無可忍才出手的。例如火燒草料場,夜走梁山。后來因為宋江放了高太尉,而郁郁而終。都能體現(xiàn)林沖的人物個性。在教學本文時只要抓住兩個人物的個性特點,師無須過多的講解,只要讓學生通過讀體會兩個人的形象,一個忍,一個狂最后受到了教訓也就足夠了。
孫老師在處理理解詞語等一些細微的環(huán)節(jié),不忘讓學生自主的理解,如“押解”,有的說是“關(guān)押”,孫老師說:“關(guān)起來,怎么還能到柴家莊呢?”她特別重視學生尋找問題的能力,她不只一次地在課堂上鼓勵孩子們——“提出一個問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不容易。”在他的真誠感召之下,學生的思維迸發(fā)出多彩的火花。學生提出“依草附木”不理解,在大家的討論之下,最終明白了它的意思,但孫老師借機又出示了“驚天動地”,說“中國的漢字就是這么神奇,不理解的詞語去猜猜,換換,變成‘驚動天地’其意自解。”
孫老師給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讓學生體會林沖的性格這一環(huán)節(jié)時,采用了學生自己獨立學習,再廣泛交流的教學方法。這樣,讓學生學會邊讀邊劃邊批注的獨立學習方法,并且使學生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學生的回答便有其獨到之處。當然,在學生說不全面的時候,孫老師借機點出了林沖的“武品高尚”。適時的點撥讓學生在自己理解的基顛上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人物性格的把握也會更到位。
在這節(jié)課中我明顯感受到孫老師在啟發(fā)性手段使用中的高明之處。提問一直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但提問什么,如何提問,卻是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孫老師的循序漸進式提問,從扶到放,引導學生自主概括各個小節(jié)的意思,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提高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雖是在課堂,其實卻像是在游戲,就如孫老師所說的:“那我們就一起來玩玩。”從玩中學,玩中悟,玩中出真知。學生通過一次次與文本對話,林沖的那種英武高大的形象一定會漸漸清晰起來,如果跳過了語言文字的品讀,直接播放錄象,那么留在學生腦海中的形象就一定是那個演員的形象了。所以,我認為閱讀教學最主要的是要和文本對話,在與文本對話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不能簡單地用信息技術(shù)等媒體替代學生的思維,替代學生的想象,要用語文的方法學習語文,用語言來教語言,避免學生的“懂”是看課件看懂的,而不是讀書讀懂的。閱讀不是一個被動、機械地吸收文章的過程,而是積極主動地獲取各類信息的過程。在獲取信息這一過程中,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和個性氣質(zhì)各不相同,他們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理解事物,因而,他們在閱讀中的體驗和感受是不一樣的,所以,閱讀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過程。一時間,課堂成為學生各自表達與交流的樂園,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說出了“我的感受、我的體驗”,有的孩子說林沖是個謙虛的人,有的孩子說林沖是個懂禮貌的人,有的孩子說林沖是個武藝高強的人,從學生的回答中不難看出,這樣的閱讀過程體現(xiàn)了強烈的自我,使得閱讀教學中的人本思想得以充分體現(xiàn)。
孫教師十分珍視學生閱讀過程中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孫老師的這個開放式的提問,給學生一塊廣闊的天地,激起了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欲望。她重視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如:教學的一開始就讓孩子用“雖然------但是------”進行句子練說,從而又讓孩子初步理解課文,真可謂一舉兩得。孫老師還重視讓孩子從讀中感悟,以悟促讀,我們可以看到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書越讀越好,課文理解也越來越深入,這當然跟老師的個人魅力分不開。孫老師對教材進行了鉆研,所以教學起來得心應(yīng)手,情緒激昂,感染了學生和聽課的老師。我們在教學中也應(yīng)該這樣,重視學生對基礎(chǔ)知識的獲得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
簡單教語文,實在是不簡單。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