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06 23:16:45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教案 語文
教材簡析
本文是一篇借事說理的散文,敘述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讓弟子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到麥地里摘一個最大的麥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須實實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機遇,而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是本課學習的難點和重點,因此,要通過反復地朗讀課文,抓主要的問題去理解,在此基礎上,聯系實際,說出自己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理解。
設計理念
1、尊重學生獨特感受,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緊緊抓住蘇格拉底的三段話層層深入,讀悟結合,體會語言文字中所蘊涵的深刻哲理。
2、著力從文本語言出發,給學生自主訓練的平臺。在學生與文本對話的基礎上,為學生創設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的空間,并激發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去思考生命,實現文道統一。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課文語言材料,領悟必須善于抓住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3、能聯系實際說出自己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感受。
4、聯系實際談談學了課文的體會,并試著寫寫自己的人生格言
教學重點
緊緊抓住蘇格拉底的三段話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理解,領悟必須善于抓住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教學難點
能夠聯系實際,理解“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直奔主題
1、這節課,我們繼續快樂地行走在這塊麥地中,聆聽蘇格拉底智慧的語言,去尋找那——(齊讀課題)最大的麥穗
2、在弟子們尋找最大的麥穗的過程中,蘇格拉底說了三句話,找出來讀一讀。(投影出示)
3、有人說:哲學家的語言是深邃的語言,是精辟的語言,是智慧的語言。今天我們就從這三句話入手,去領略這位哲學大師的智慧。
【導入言簡意賅,同時也醒目地提出了學習方向,從蘇格拉底的三句話入手,展開教學。】
二、解讀第一句話
“你們去麥地里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1、指名讀
2、你們聽懂蘇格拉底的話了嗎?
”只許進不許退” 背后有什么深意?用上所學的名言闡述你的理解。
3、蘇格拉底會以怎樣的語氣跟弟子們說這一句話呢?
出示:蘇格拉底 ( )對弟子們說:“你們去麥地里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給學生自主訓練的平臺,為學生與文本的深入對話搭建有力的平臺——用名言闡述自己的理解,學以致用,為學生深刻領悟文本創造了最大的可能。】
三、解讀第二句話
“你們已經到頭了。”
1、蘇格拉底說這話時,弟子們完成任務了嗎?他們表現如何?
2、蘇格拉底用蒼老的如同洪鐘一般的聲音敲響了弟子的警鐘,帶著自己的理解讀,想象蘇格拉底的心情。
投影出示:蘇格拉底_________說:“你們已經到頭了。”(蒼老的如同洪鐘一般的聲音)
3、弟子們如夢初醒,說出“ 如夢初醒”的近義詞,想想弟子們明白了什么?4、 弟子們不能完成任務,是因為他們沒有認真對待嗎?
投影出示:弟子們埋頭向前走。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他們總認為最大的那一穗還在前面呢。雖然,弟子們也試著摘了幾穗,但并不滿意,便隨手扔掉了。他們總以為機會還很多,完全沒有必要過早地定奪。
5、這段話對弟子們進行了什么描寫?仔細體會弟子們的表現,揣摩弟子們的心理,呆會兒老師要進行現場采訪。
6、采訪不同表現的弟子,體會抓住時機的重要。
(埋頭前行的;摘了又隨手扔掉的;光看光搖頭的;兩手空空的)
7、隨機采訪麥地里的小麥,強化抓住時機的重要性。
(顆粒飽滿的;比較瘦小的;準備嘲笑的;搖晃腦袋的)
8、我能理解弟子們此刻的心情,他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固然我們可以像小麥一樣嘲笑弟子們,但我覺得弟子們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們能以旁觀者的身份對他們剛才的表現提一些建議嗎?
9、小結
送上培根的名言:人在開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樣察視時機,而在進行時要像千手神那樣抓住時機。
【“采訪”這一環節引導學生換位想象,揣摩體驗,感同身受,使學生收獲到了文字隱藏的東西,在“我是兩手空空的弟子”“我是麥穗”,兩次角色的變換中,他們對“茫茫麥田里,抓住手中的一穗才是最重要的”這一道理已有了認識;“為弟子提建議”這一環節再一次將學生帶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與文本的主角對話,不斷地疊加、強化真切的體驗,使之聚集、生發出新的深刻的認識。】
四、解讀第三句話
“這塊麥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1、 蘇格拉底是怎么對弟子們說的呢?投影出示,以不同的語氣指名讀
2、 明確兩個“最大的麥穗”不同的含義
3、 醉翁之意不在酒,蘇格拉底僅僅在說“麥穗”嗎?還在說什么?
如果麥地是我們的人生,麥穗是機遇的話,蘇格拉底的話還可以怎么說?
投影出示: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在______里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_________就是你們剛剛______的。”
4、現在你還認為弟子們走出麥地,手中空空如也嗎?他們收獲了一個重要的人生道理。這就是……
【在學習的基礎上能從別人的失敗中,總結經驗,領悟要領何嘗不是一種收獲呢?學生的情感此時已經有了一個“井噴”的欲望,此時的角色變換已超越了“角色變換”本身的含義,這是一次心靈與心靈的對話。】
五、解讀最后段落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麥地中行走,也在尋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見到了顆粒飽滿的“麥穗”,就不失時機地摘下它;有的人則東張西望,一再地錯失良機。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1、齊讀
2、體會分號的用法,麥穗為什么要加上引號呢?體會雙引號的作用
3、理解“最大的麥穗”、“飽滿的麥穗”“眼前的一穗”不同含義
4、再讀幾遍,看看這里哪句話在你心中占據的分量越來越大?
突出顯示: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這樣的道理蘇格拉底直接跟弟子們說了嗎?潛移默化間給弟子影響,這種教育方法可以用哪一句詩形容。蘇格拉底讓弟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個高明的老師!
5、老師示范理解:
我的追求是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今天對我來說摘取最大的麥穗就是認真上好這堂課,只有上好每一節課,把握住身邊的每一次機會,腳踏實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才能離我的追求更近!
你能聯系實際,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6、指名聯系實際理解。(教師點評)
7、創設情境,多反復誦讀:“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通過對這段文字的品讀,學生已經理解了本文揭示的哲理,教師的示范理解降低了學生聯系實際交流心得的難度,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通過交流有關把握機會的事例或名言,讓文本與學生之間產生心靈撞擊,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產生情感共鳴】
六、走出文本,回味無窮
1、同學們,走出那金燦燦的麥地,回首今天的快樂智慧之旅,想想自己的所得所獲,如果讓你用一句話來概括,你會怎么說?學著蘇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圖的例句說一說。
2、積累詩句:
明日歌(節選)
金縷衣
3、寫一段“與機會失之交臂”令自己遺憾深深的往事,細致刻畫自己的心理活動
【“聽說讀寫”的訓練,極富開放性、生成性,空間大,易表達。既聯系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又強化了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教學反思】
每次翻閱教學雜志,點擊教學網頁,一股“簡單語文”的清新之風就會迎面撲來。拜讀、參研、深思……語文課簡簡單單教,扎扎實實練,追求簡單而有效,回歸本色語文,就成了我本次公開課《最大的麥穗》的指導方向。
一節課下來,感悟頗多:
簡簡單單教語文絕不是把語文教學簡單化,而是追尋著語文教學的真實,一種真真實實地引導學生學生學習母語的過程;尋求著語文教學的樸實,一種樸樸實實地引領學生潛心會文的過程;展現著語文教學的平實,一種平平實實地啟發學生對話交流的過程;體現著語文教學的扎實,一種扎扎實實地進行雙基訓練的過程。“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語文教學追尋的簡單,其實就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返璞歸真,這樣的語文,是有效的簡單;這樣的簡單,有豐富的內涵。
一、“簡單”中有充分預設的精彩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為了上一節課,你是一輩子都在備課。”語文課上得簡簡單單,學生才能學得輕松自如,
教師預設的精深是簡單語文的第一塊奠基石,為此教師投入得必須很多。不僅要研讀教材,準確、深入、獨到地把握、剪裁和處理教材,還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知識特點預設學習思路、過程,而且對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種種可能生成的情況和自己如何應對生成進行有效調控的策略作精心預設:學生會怎么說,自己該如何引,把學生的質疑空間預留其中,多設幾條質疑發展線。只有這樣,在課堂上面對突如其來的生成才能應對自如,游刃有余地引導、點撥,及時有效地組織教學,于不經意間見匠心,讓智慧的靈光在課堂閃現。從而將生成的課堂引向精彩。
執教《最大的麥穗》課前,我花了大量的時間鉆研教材、備課,力求做到以生為本,充分考慮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上課時,努力營造融洽、民主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個性化的理解,并根據學生的理解及時調整預設,給生成騰出空間。
執教《最大的麥穗》課時,每一次的提問,我都爛熟于心,學生的每一個答案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因為我在課前早已想好了比學生多一倍的答案,有了比學生多許多的預設,所以整個課堂節奏盡在我的掌握中,是不出我所料的流暢。
“采訪弟子”時,一位兩手空空的弟子啞口無言,我化解尷尬:你一定是慚愧得很,所以無話可說,保持沉默!
“給弟子提建議”時,一位聰明的孩子語出驚人:摘取一穗,拿在手中,其余全放火燒掉,我給予鼓勵:你會動腦,會創新,是21世紀需要的人才!
“聯系實際理解句子”時,一位學生小手將舉不舉,我推他一把:你想發言嗎?為什么不舉手?學生答曰:不敢!我借題發揮:一次美好的機會差點在你的舉棋不定、猶豫不決中悄悄溜走,今天,是我給你創造了機會,明天你一定能抓住機會,是嗎?
這些教學片段中有預設也有意外的生成,簡單中因為有了教師充分的預設就有了學生精彩的發揮,因為有了學生精彩的體會就成了高效的課堂。你追求簡單、有效的語文課堂嗎?那么課前做好充分的預設,多些并聯式的框架結構,少些串聯型的線性索鏈;多些有備無患的緊急預案,少些粗疏隨意的“以逸待勞”,你的課堂定會奏出精彩的音符!
二、“簡單”中有詩意語言的美麗
巴金說過:“文學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喚起人們對未知世界的一種向往、一種想象力、一種浪漫主義精神,給人以精神的底子,讓人‘悅心悅意’進而‘悅志悅神’。”由此可見,學生在教師用流光溢彩的言語闡釋文本時,可以更欣然地去直覺、去頓悟、去熱愛有情有義、有聲有色、有真有善的鮮活生動的語文課。
語言有溫度,字句知冷暖。教學語言是師生交流信息的橋梁,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第二本活教材。語文課上,感情濃郁、氣韻流轉、鮮活亮麗的課堂語言,能有效構筑一種富有誘惑力的“召喚結構”,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令學生如沐春風,讓課堂心火閃耀。
巧妙的過渡,猶如一臺組歌中扣人心弦的“間奏”,會給學生帶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朗心態,喚起百尺竿頭再進一步的探索精神。
——我能理解弟子們此刻的心情,他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固然我們可以像小麥一樣嘲笑弟子們,但我覺得弟子們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們能以旁觀者的身份對他們剛才的表現提一些建議嗎?
結束的語言“言有盡而意無窮,余言盡在不言中”,像古鐘的余音那樣,裊裊不絕地在人的心里回響。
——這是智慧的語言,如陽光般燦爛輝煌,讓我們輕輕吟誦,銘記于心頭;
——這是美麗的語言,似鮮花般清新雋永,讓我們大聲宣讀,綻放在心頭;
詩意體現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充滿詩意的對話語言中,將人文關懷和詩情畫意溶合于提示語、過渡語、評價語之中,簡單的語文課堂亦是一個富含詩意和智慧的言語天堂,簡單的教學過程亦是一場富有獨特生機和鮮活張力的高效的對話旅程。你追求簡單、有效的語文課堂嗎?那么用詩意的語言帶給學生豐富多彩的導航、用詩意的語言引領學生深入淺出的浸潤,你的課堂定會充溢美麗的氣息!
三、“簡單”中有智慧對話的快樂
蘇格拉底認為:談話藝術像產婆婆為人接生一樣,要幫助人們“生出”正確的思想。真正的智慧來自內心,而不是別人的傳授。他還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語文教學的過程是師生與文本,師生之間的對話過程。這種對話不是蒼白的一問一答,不是貼標簽,不是喊口號。所有學生在這個“對話”舞臺中都是獨立自主的,都是平等友善的,都可以有自己的見解,都可以接受或反對別人的見解。簡單的語文課堂就要盡量創設這種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要積極肯定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努力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簡單的語文課堂就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點燃智慧的火焰,尊重并鼓勵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的理解與感悟,讓對話的過程煥發智慧的光彩。
課堂上,你走近學生,蹲下身子,讓課堂成為學生自由馳騁的天地,他們回報你的是一個活力四射、生機勃勃的嶄新天地!
——學生做弟子,教師采訪:師生關系是形與影的自由親和,是聲與響的相得益彰。
——學生做麥穗,吐露心聲:他們的理解充滿善意的靈性,閃耀創造的光芒,擦出智慧的火花。
——教師范例,聯系生活理解文本,學生跟進,與課文共舞:語文與學生的生活發生“碰撞”,生發無限的活力和生機;教師與學生的見解產生“交融”,愉快輕松中教學目標水到渠成。
——柏拉圖的名言引路,學生寫自己的名言: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落實知識與能力的目標,學生在字里行間中自由生成,真情流露出對文本的個性化的感悟與創造性理解。
可見,課堂變成對話的平臺,學生就能諦聽到日落月升的呼吸、蟲蟻鳥獸的歡歌、云里風里的消息;課堂變成對話的平臺,學生就能開掘潛能、催發真情、激蕩憧憬;課堂變成對話的平臺,學生就能得心應手、個性飛揚、創意無限!你追求簡單、有效的語文課堂嗎?那么不要讓學生“戴著鐐銬跳舞”,讓對話的心靈自由飛翔,為他們留下一片蔥綠的情感、思想和智慧,你的課堂定會呈現快樂的“百花齊放”!
本色語文,追求的是簡單。但簡單的語文課堂需要教師磨礪內功。語文教學要呈現不枝不蔓簡簡單單,學生卻學得扎扎實實快快樂樂的局面,這樣“一兩撥千斤”的高效課堂是我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學生實實在在地學,教師真真實實地教,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勉勵自己要心懷一份理想,激發一份追求,在新課程的語文教學中,努力實踐著新的理想,向著理想的語文教學方向跋涉……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