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06 22:10:21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教案 語文
《學弈》一課是六(下)的第一篇課文《文言文兩則》中的第一則,第二則是《兩小兒辯日》。記
得在北京的試驗二小聽過武老師的這節課,講的生動深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言文在小學階段并非第一次出現,五年級(下)就曾經有過選自《世說新語》的《楊氏之子》一
課,而六年級(上)則學習過選自《列子·湯問》中的《伯牙絕弦》。也可算是有一定的基礎。再
加上本文很短,不足百字,所以,學習起來不會過于困難。
教學目的:
1、通過對字詞句的學習,理解課文內容。
2、流利朗讀課文達到背誦水準。
3、體會出本課的含義,對這個典故產生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點:
通過對字詞句的學習,理解課文內容并產生自己的看法。
教學過程:
一、讀通課文。
1、默讀課文,把短文讀通順。
2、自己學習本文的15條注釋。
3、通過指名讀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
4、聽錄音,看看高手是怎么讀的。然后與自己的朗讀對照,找出優點和不足。
5、教師指導斷句朗讀。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唯\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
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
二、理解這篇短文的故事內容。
1、小組內互相講解。(要求:緊扣原文,盡量把原文中意思說全面。)
2、指名在全班講這個故事。大家評議優劣。
3、教師指導重點理解:
問:這篇短文中用了幾個“之”字?各是什么意思?
“為是其智弗若與?”一句中的“為”是什么意思?這一句話又該怎么翻譯成現代的話?
三、理解道理。
問:“為是其智弗若與? 曰:非然也。”
作者為什么會這樣認為?
板書:專心致志
現代名言:態度決定一切。
四、討論:
1、你對這兩位學生怎么看?
可以先分開評論,也可以綜合評論。
2、說話要求:
先說出自己的觀點,再說出自己的為什么有這樣的觀點,最后要有結論。
如果談話不深刻,可以引出對“其一人專心致志,唯弈秋之為聽。”一句的看法。
問:有沒有比這更好的學習方法?
要求達到以下認識: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即不能全面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在學習的初始階段
,是要這樣做的,但當自己的學習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要多提問,只有“疑”才會“思”。最
后要形成自己的觀點,把知識變成學問。
(但不要求學生一定同意以上觀點,個人可以保留意見。)
3、深入議論:
你還能用什么事情來說明你的觀點?
(可以用看來的、聽到的事情。)
五、再次朗讀全文。聯系背誦。
六、布置作業:
續寫這篇短文。想象兩個學生以后的發展情況,想象要合理,觀點獨特最佳。
如果能用文言文寫最好。
起一個合適的題目。
(附)板書
學弈
一人 專心致志 學有所成
一人 一心二用 弗若之矣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