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06 21:30:10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教案 語文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經濟加速到來,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新世紀我國現代化建設面臨更為偉大,更為艱巨的任務,迫切需要基礎教育加快全面推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為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發揮應有的作用和優勢。為了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近幾年,墾區的教育開始推行新課程的教育。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認真地推行新的教學方式,并積極地探索新舊教學方式轉變的過程。以我在上《兩小兒辯日》一文這一篇課文為例,淺談自己在課堂教學的得失。
課程教學功能的轉變!毒V要》中指出:“改革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在上《兩小兒辯日》一文一文時,我特別注重去體現這一點!秲尚恨q日》一文是一篇文言文,文章是講了兩小兒在辯斗,討論著“太陽距離我們遠近的問題”。在課題導入方面,先拿出一件正方體的事物端正的擺放在講臺上,請出三位學生從三個不同地去角度觀察,然后與學生進行對話探討。問第一位學生:“你看到正方體的多少個面?”學生看后回答:“兩個面。” 接著問第二位學生:“你看到正方體的多少個面?”學生看后回答:“一個面。”再問第三位學生:“你看到正方體的多少個面?”學生看后回答:“兩個面。”然后讓學生討論:為什么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結果?這樣通過一番討論后,學生很清楚地明白“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認識事物,結果自然就不一致”的道理,很快就把學生研討問題的興趣提起,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然后導入課題《兩小兒辯日》一文。
通過這種方式的引入,發現學生的有了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上起課來,學生回答問題變得積極主動。
如討論:對兩小兒的“辯斗”,你有什么看法?學生紛紛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認識事物,結果自然就不一致”來回答,這時我漸漸地把探討的話題由課內引向課外,引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讓學生認識到“兩小兒”善于觀察常見的生活現象,從中發現問題,引發思考。再如討論:“孔子不能決也”一句說明了什么?針對這一問題,先鼓勵學生各抒已見,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說孔子誠實;有的說孔子他也不知道;有的說孔子一個態度端正的人;……然后我把學生的各自見解進行歸納小結,得出結論、做人就應該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2、孔子那樣的大學問家,尚且有不能解決的問題,由此看來,知識是無窮盡的,什么人都應該不間斷的學習,不放棄探求。正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海無涯”“人活老學到老”。
一堂課上起來,即注重了知識的傳授,又形成了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
學習方式靈活多樣。在這堂課上,我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相融合,充分開發與利用語文課程資源,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眾多資源中學習文化,強調了學生的實踐與參與,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教師應走入學生當中,充分的與學生融為一體。真正實踐葉圣陶先生晚年一再強調的思想“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引導學生自己解放自己,自己要求自己,在生活的海洋里找加“人”的自尊和階值,抑或說是找回真實的學習語文的樂趣和需要。在課堂上,我十分注意學生知識點的差異,有意把學生進行分類,面對深淺不同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分類讓學生來回答,使每一個學生都能自如地回答問題。
如谷婷婷同學,這位同學是校文藝隊,平素膽子較大,話多,在事例導入時所提出的問題有意讓她先答,以帶動全班學生的興趣。王登殿同學,學習成績較好,讓他對其他同學回答地問題加于小結或歸納。劉慧女同學,平時愛講故事,讓她用講故事的口吻敘述文言文的內容,黃杰是一個成績較差的同學,不愛學習膽大愛出風頭,讓他回答問題,我先由淺至深逐步善誘其回答,然后給予中肯的贊揚,引導他對學習的興趣。
這就要求在上課之前,必須備好每一個學生,牢固樹立“服務”的意識----為學生學習做人與學習語文而服務,不惜殫精竭慮、上天入地,去設身處地地考慮我們的服務對象有什么內在需求,我們如何真正尊重這種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充實校正,成為真實的需求。
通過運用新課程的學習方式,使我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教學成功的喜悅,課堂氣氛活躍了起來,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放飛”,學習地興趣濃厚。但同時也存在一些解決和探索的問題。
教學內容與教學時間的矛盾。在課堂上要求教師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來,自由地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能很好地體現自我。教學內容與教學時間之間的關系如何相互融合是教學過程中困惑之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應有序合理地把握時間,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有效的授完課程內容。新課程倡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主張多元的學習活動,要求在各門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應樂于探究,主動參與,動手實踐。在教《兩小兒辯日》一文這篇課文時,與學生展開對話,引導學生參與討論,空間的拓展,時間也隨之而延伸,這必然存在教學時間延長的問題。
如討論:對兩小兒的“辯斗”,你有什么看法?要求學生不僅從單一的角度去探討外,還要從多個角度去探討。由課內延長到課外,延長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現象,要從中學會發現,學會探索。再如討論:“孔子不能決也”一句說明了什么?討論這一問題,不僅要求學生學習孔子實事求事的精神,還從中領悟到知識是無窮盡的,不能只限于滿足眼前這優異成績,要不斷地去攀登知識的高峰。在討論這些問題這前,必須先讓學生整體感悟文章的內容。綜合所有的內容,在有限的課堂時間的支配下,顯得有些急促。兩者之間能否相融合,看能否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靈活地利用時間,有放有收地掌握教學方式,達到教與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教學成果的體現。教學成果在一堂課上有較好成效,但在整個學期上來說,教學內容整體上難于完成。如《兩小兒辯日》一文這篇課文里的一些相關內容難于完成,造成課時的延長。教學總要求難于達到。
通過實施新課程學習方式,使我感到新課程學習方式的推行,還有許多問題有待我們去探索。教育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本著“教書育人”的崇旨,無論探索之路多么艱難,都要有所作為,推進基礎教育,素質教育,使教育課程的改革切實有效地開展起來。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