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09-11-05 23:14:22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教案 語文
從云南回來,看到“西湖之春”新課改研討會上的一節小學課文《詹天佑》課堂實錄。
一般情況下,教學這篇課文主要是緊扣文本的重點即詹天佑的三件事——“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進行教學。
這位老師的教學從成龍的“真心英雄”歌聲中引出“2003的年度人物”。中間部分采取各種形式的朗讀、音像加盟以及句式訓練等進行“勘測線路”、 “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的重點教學。最后在音樂聲中讓學生模仿“2003的年度人物”的頒獎詞內容給詹天佑發“頒獎詞”——意在把本堂課學習感悟到的寫出來——就此部分內容談談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我想,教師是否有我這樣的認識——學生是說不出“所有的中國人應該向他學習,實踐努力‘三個代表’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小康社會”這樣的話的。當然,現在普遍存在學生語言假大空的現象,如果這樣,教師的引導明顯欠缺。
我上過好多公開課,有失敗也有精彩的時候,尤其是有些學生不同層面的精彩發言也能博得同學們甚至是教師的掌聲。但是,這么多年從來沒有遇到這樣的“語言”。我認為孩子畢竟是孩子,如果說出這樣的話語,有沒有學生事先“充分準備”的可能。再有,另一個學生說的“奉天承運,皇帝昭曰:詹天佑同志,因你在國家危難之際主持修筑京張鐵路,而且一絲不茍地工作,使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為我大清政府節省了銀子28萬兩。朕特封你為優秀工程師,獎白銀28兩”。這時老師笑著說:“這份頒獎詞可真有特色,居然想到了當皇帝。不過給你提兩個建議,第一:太小氣,只獎28兩銀子,太少了哦!第二,少了兩個字——欽此!”—— 有點嘩眾取寵,似乎詹天佑成了流行的古裝電視劇中的明星,令人發笑。如果是這樣的戲說而庸俗了詹天佑,我寧要回到“反樸歸真”那里,也不要這位教師的所謂創新。
當然,這位老師朗讀等“技術”訓練還是有的地方可借鑒的。
教無定法。但,無論采取怎樣的方法,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符合文本所要表達的內在本質。
想起五年前我和學生們討論這篇課文的情景:
這是一篇很“古老”的課文。教六年五班的一些學生認為沒有多大意思,感覺很干巴,什么“帝國主義”等詞匯他們理解起來很不舒服——我也同意。因為參考書中揭示的中心思想意在宣揚愛國主義精神,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當時,我覺得不對勁,我想,詹天佑當時想的不僅僅是“愛國主義”,應該有高度的民族責任感。再有,這篇課文離孩子這么遙遠的故事,讓他們體會一定很難。當然,文字是超越時空的,我們只要讓他們在當時歷史圖景中去體會人物的心理以及性格、行為等,只要讓內在的精神、信仰、氣質等人類共通的東西挖掘并積淀下來即可。于是,我讓孩子追尋溯源,查找有關詹天佑的資料,也結合這篇課文的內容進行自學,沒有把教材當作“例子”很好地進行研究,而是當作“引子”,引發學生進廣泛閱讀豐富對詹天佑的認識。后來每個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體會寫了一篇感悟文。記得有的學生作文題目是《不茍言笑的詹天佑》、《了不起的工程師》《留學歸來的杰出代表》等讀來很是新鮮。
今天,再看小學課文《詹天佑》一課,我還是覺得這篇課文在敘述上雖然很平實,語言風格樸素,如果從語言特點上來關注,沒有什么可挖掘的。因此,我覺得設計中技術的巧妙也要用上合適的派場,不一定非要“茶壺里面翻波濤”。正如網友所說,為了迎合工具性,而生硬的找出詞語或句式去訓練,感覺也過于機械或教條。
當然,如果真要深入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想從具體真實的故事入手豐滿課文內容,讓學生充分地在詹天佑豐富的感情世界里走一趟。
京張鐵路原計劃6年完成,在詹天佑的努力下,提前兩年于1909年8月11日全線通車。工程不但沒有超支,還節余白銀28萬兩。在這幾年時間里,詹天佑先后給當年在美國讀書的“家長”寫過三封信,因此,我從這富有人情味道的三封信入手,來豐富課文內涵,提高對詹天佑的豐滿認識。
當然,教學之前,如有可能最好教師讓學生充分預習,補充在清朝末年洋務運動中產生的,為清王朝的自我改良而培植的留學生群體的背景以及經過,了解當時像詹天佑這樣的留美幼童在中國歷史背景下的印記。如清朝政府當時為什么招募選拔一些幼童赴美留學,及詹天佑11歲赴美留學 八年學成回國,由于常年積勞成疾58歲就離開了人世的故事。學生有了這樣的情感和知識的儲備教學起來就更會有血有肉,孩子也會滋潤起來。
第一步:
從這樣的課外故事切入——“京張鐵路”顯而易見的軍事、經濟、和政治價值。英國志在必奪,視長城以北為勢力的沙俄也不相讓,最后達成協議:如果清廷不借外債,不用洋匠,全由中國人獨立修筑,雙方都不伸手,在英俄看來,落后的中國完全沒有能力,他們等到中國人陷入僵局時來向他們求救。現在詹天佑頂著巨大的壓力,受任于危難之際,他要為中國人爭一口氣。于是詹天佑勘測了三條路線。第二條繞道過遠不可取,第三條就是今天的豐沙線,因此從北京城南修筑要經過大量墳地阻礙太多而且清政府撥款有限,時間緊迫,詹天佑決定采用第一條路線——因此才有了課文交代的勘測困難。要經過從西直門經過沙河,南口,居庸關,八達嶺,懷來,雞鳴驛,宣化倒張家口,全長360華里。這一線路峰巒疊嶂,峭壁懸殊,工程之難在全國沒有,世界所罕見,坡度極大,南口和八達嶺的高度相差近60米。
在了解當時當地背景,現實環境極其艱難的基礎上,教師有感情地讀他在1906年5月3日寫給曾在美國讀書時的“家長”諾索布夫人的信:
親愛的夫人:
----真高興接到你3月22日的來信,真出乎預料之外,我細讀再三,直?似舊日聆聽你的談話。過去我們與同在的時光是何等的快樂!啊!我多么熱切希望能重游美國,再晤昔日好友,特別是你,這位負責我們早期教育的老師,該是何等的興奮之事!
----是的!我現在為7個孩子的父親——三女四男!我現在任“京張鐵路會辦兼總工程師”,本路長約125公里,將隧道3處,其中最長的為四分之一英里。本路為第一條全部由中國工程師負責修建之鐵路,企望吾人能順利完成!……舊金山大地震是何等可怕啊,問候你、蘇菲及威利。
-------------------------------------------------------------------你忠誠的 詹天佑
之后,讓同學朗讀課文內容。然后,結合課文相關段落描寫的詞句以及這封信的內容談談詹天佑是怎樣的人——可以想像,學生會有話要說,說的一定是自己要說的話。
第二步:
繼續將下面的課外故事引入——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車,第二段工程同時開始。這段就要打通居庸關,五桂頭,石佛寺,八達嶺四條隧道,最長的隧道1092米。這不僅要有精確的計算和正確的指揮,還要有新式的開山機,通風機和抽水機。前者不成問題,可是后者當時中國全都沒有——因此,只有*人的雙手。
在了解條件所限之中艱苦卓絕的努力后,教師再有感情朗讀1906年10月24日,詹天佑的第二封信:
親愛的諾索布夫人:
----6月3日以及9月9日的來信均收到。對啦!那貼兩分錢的郵票的信,也平安到達。最近忙于我的工作,因而忘卻我的老朋友,敬請原諒!
----誠然,我很幸運被任命現在的工作。中國已經覺醒,而且急需鐵路,現在中國各地都征求工程師。中國要用自己的資金來建筑自己的鐵路。好像我成為中國最佳的工程師,因此,全體中國人和外國人都注視著我的工作。如果我失敗,不僅是我個人的不幸,也為全體中國工程師和所有中國人的不幸,因為中國工程師將來不會再被人們信賴!
----在我受命此工作前,即使出任之后,許多外國人公開宣稱中國工程師決不可能擔當如此艱巨的重任,因為要開山鑿石,并且修建極長的隧道!
----但,我全力以赴,至今已經修成一段。特附剪報一份,使你知道當年在極監護下的一位中國幼童,現在已經完成和將來繼續完成的任務。他早期的教育完全受惠于你!
-----------------------------------------------------------------你最忠實的 詹天佑
讀完第二封信后,再讓學生朗讀課文,再結合相關段落談談對詹天佑又有怎樣的認識——相信學生對詹天佑的認識會更進一步。
第三步:
繼續補充一個工程最緊張時的故事——鐵路要經過一個前任道員家的墳地,他是皇帝的親戚,此人率眾鬧事,組織工程,私下有許以種種的賄賂——要求改道。可是北面、南面、西面都是權貴的墳地,要改道不知要花費多大浪費。詹天佑忍辱負重,花費許多時間根權貴們周旋,終于讓鐵路從墓墻外通過。但是為保風水,權貴要另修一條河,要焚香設祭,路成以后還要立碑紀念——工程人員忿忿不平,但詹天佑表示,只要鐵路能修過去,其他都可以忍讓。
面對這樣的“糾纏”,接著閱讀1906年12月11日,詹天佑給諾索布的兒子和威利的信:
你們好!
----目前,中國正處在極其不安的情況下,她正在進行代價很高的試驗,也力求革新。但是,將來怎樣,無人可以預卜。我現在修的這條鐵路,
-----只許用中國人來修筑,如果我有權,我就樂于介紹你一個工作,可惜,我現在奉命不得雇用外國人……
------------------------------------------------------------------你們的朋友 詹天佑
讀完信教師再補充一個細節:在最后的通車典禮上,有人問詹天佑:“在整個京張鐵路的工程中,你感到最困難的時哪一段?”
“是今天我的致詞。”
由此,讓學生結合上面的故事第三次回到課文進行朗讀體會——可想而知,學生對詹天佑的認識該是怎樣一個活生生的人啊。
就這樣,通過三封信的引入,加上幾個小故事的補襯進行課文的三次朗讀討論,不是對課文進行狠狠地“解剖”,最后全班同學朗誦詹天佑的話語:“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辱,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三個回合的教學,也許會構成和諧的“三步曲”。詹天佑這個親切而堅韌、平凡而偉大、善良而堅定、認真而寬宏等品質所鑄成的形象便立體地豎立在學生面前——這難道僅僅是教科書上說明的單一的全無人情味的“愛國主義”所了得?
這樣教學是否可以?也許是想當然,不過,如有可能,我想嘗試一下。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