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60周年作文素材(科技大事記)
來源:網絡 2009-10-08 11:39:49

1950年 土地改革運動開始
鎮壓反革命運動開始
10月 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
1956年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中國共產黨進行整風,反右派斗爭開始
1958年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反右傾”斗爭
1964年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關系開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運動
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8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87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9月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9年12月20日 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快了我國的對外開放,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并使之國際化。
2003年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安然著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并于2005年10發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
鐵路進藏:西藏鐵路已經全面開工建設,實現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歷史一大步
2004年第28屆奧運會我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
解決了13億人口的溫飽問題,基本上實現了小康水平,
中國GDP:13年跨越10個萬億元臺階,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
2008:成功舉辦奧運
首先說吃,民以食為天。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價格在0.17元,而現在的價格在1.30元左右,上漲了接近8倍。副食價格就很驚人,蔬菜價格由平均5分錢一斤上漲到平均1.50元一斤,漲幅30倍。肉食價格,以豬肉為例從0.82元到現在的平均6元,上漲了7倍還多。牛羊肉的價格 至少達到10倍以上,食用油的漲幅大概也有7倍多。想一想,真的是很嚇人啊。
其次談談穿吧,現在一套象樣的衣服怎么說也得一二百以上吧,30年以前,20元以內就可以解決問題。所以,衣服的價格相對于那個時代上漲了18倍。
下面這個題目就是住。30年前的住的都是土房平房,燒的都是木材和煤炭,對環境污染很大。再看現在,家家都步入了電氣化時代。都喜歡使用對大氣沒有污染的燃料。
人們的思想觀念在轉變,以前,大人們不重視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學與不學一個樣。現在,每家每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走進大學校園,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尤其是農民,認識到了科技的重要性。
再下面的題目是行,現在有人騎自行車,有人騎摩托車,有人開私家轎車,當然,也有人愛坐出租車。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車,30年前的車票5分錢,現在的車票是1元,整整上漲了20倍。
吃飯穿衣住房出行分析完了,我們來談談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等。30年以前我們有比較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工人看病都是單位報銷,不用花錢,農民有合作醫療,大病統籌等,看病也基本不用花錢。那么,我們假定一個人沒有單位,他看病是花錢的,進一次醫院需要多少錢呢? 30年以前,感冒這種普通疾病塊八毛的就解決問題了,即使打吊瓶最多10多塊吧,現在呢?少說20到30元,如果輸液了,100元根本不夠。如果病大,就更麻煩了。醫療費用上漲了80倍!
現在,我們的收入也有了巨大的變化:過去一個月幾十元就能養活全家十幾口人。而現在呢?上漲到了幾百元甚至幾千元,工資翻了十幾倍到幾十倍。
教育問題就更大了,過去的九年義務教育那是實實在在的,我們父母上學的時候全年學雜費也就5元左右,你小子有本事考上大學,1分錢都不用交,吃飯錢都是國家管著,沒有讀不起書的。現在,小學一年幾百元,中學一年幾千元,大學一年幾萬元,讀不起書的人可就太多了!!教育費用上漲了300倍不算多吧?? 是的,現在我們國家推行了九年義務教育,以后小學初中的學費免了.
前幾年,樺甸人吃自家的井水長出了大骨節。現在,人們吃的是自來水和礦泉水。就算是自來水也經過了處理 .
總之,改革卡放給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家鄉、以及我們的生活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1)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譯牛胰島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該胰島素。諾貝爾獎金委員會主席蒂斯利尤斯對此評價說:“比核能力更有說服力的是胰島素。因為,人們可以從書本中學到制造原子彈,但不能從書本上學習制造胰島素……”
(2)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運用基因方法重組人胰素。
(3)1984年3月9日,我國青年學者旭日干與日本學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試管山羊”,1989年,“試管綿羊”被成功培育。
(4)被世界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稱育成秈型雜交水稻。直到90年代,雜交水稻的影響還在繼續。
——基因工程
(5)從1980年開始,由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與復旦大學遺傳研究所合作進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轉基因羊研究獲得重大突破,使我國的轉基因羊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6)一種生長耗料低、肉質好、抗病力強的轉基因豬,已由湖北省農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導入總效率2.1%,比國外高出一倍多,超過國際先進水平。
(7)在基因藥物方面,1988年,我國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療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療效的合成人工干擾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藥物,其中一些藥物已進入市場。
二、農業技術
(8)早在1956年,廣東省的農民育種專家就培育出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矮稈秈良種。此后,隨著一系列矮稈品種的育成和推廣,1965年,我國南方稻區基本上實現秈稻矮稈化,每畝產量由200—2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90年代,我國農業科技人員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分離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進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在全國大面積的試種中,表現出高產、優質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頃產量可達11250公斤。
(10)1995年11月,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山東大學生物系聯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麥矮病毒的轉基因小麥品種。
(11)1997年7月,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黃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經過多年攻關,成功地將抗除草劑基因轉入水稻,并應用于雜交水稻。
(12)1997年10月,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國第一個雙價抗蟲棉。
(13)1998年9月,浙江農業大學核農所教授高明尉等帶領課題組利用農桿菌介導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轉基因抗螟蟲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國在激光育種、輻射誘變育種、太空育種等先進技術領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績。
三、通信技術
——大型計算機
(14)1983年12月,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研制出被命名為“銀河”的大型計算機系統。從此,我國踏進了世界研制巨型機的行列。
(15)1993年10月,“曙光一號”大型并行計算機研制成功。
——微電子技術
(16)自1965年研究開發成功第一塊單片集成電路以來,建立了幾個集成電路重點科研和生產基地。現在每年可生產2.5億塊電路,增長幅度達45%。“九五”末期集成電路批量生產的水平為1—1.5微米,研究水平為0.8微米,并在0.5—0.6微米工藝技術預研取得成果。
——智能機器人
(17)目前,我國已研制成功的智能機器人主要有:核工業移動作業機器人;壁面爬行機器人;室外惡劣環境下工作的移動機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無纜機器人……
——激光技術
(18)經過10余年的研究,我國在X光、氧碘化學激光、自由電子激光、高功率固體鈦玻璃激光和準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
(19)80年代,我國陸續建設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輻射裝置。
——新材料技術
(20)繼美國、德國等少數國家后,我國科學家研制出了微合金鋼。
(21)我國現已能夠拉制出直徑為300毫米、重量達81公斤的大直徑硅單晶。實際信息寫入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22)能源、陶瓷、超導等材料方面的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四、兩彈一星及航天技術
——兩彈一星
(23)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全世界為之震驚;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是我國著名的“兩彈”。
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唱著《東方紅》飛出地球,進入了太空。自此,“兩彈一星”被寫入新中國科技史冊。
(24)1960年,中國第一枚近程地對地導彈研制成功。
——長征系列火箭
(25)60年代初我國就開始了研制大型運載火箭技術。1980年5月,向太平洋海域發射大型運載火箭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26)根據航天運載的需要,我國研制成功了“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長征四號”等4種“長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國的長征火箭家族已發展為有9種型號的火箭系列,使國外認識到中國航天的運載能力和水平,標志著中國航天技術具有堅實的基礎。
——人造地球衛星
(27)1970年4月24日,我國進行了首次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地將第一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1972年3月3日,我國又發射了第二顆科學技術試驗衛星。1975年11月1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發射成功。
(28)1999年11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無人試驗飛船飛行獲得了圓滿成功。2001至2002年又相繼研制并發射成功了神舟2~4號無人試驗飛船,獲得了寶貴的試驗數據。神舟5號飛船是在無人飛船基礎上研制的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是中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五、能源技術
——核能的和平利用
(29)1966年10月,中國首次發射導彈核武器實驗成功。
(30)1971年8月,中國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31)1958年6月,在前蘇聯的幫助下,我國建成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位于浙江省的秦山核電站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核電站。它采用世界上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的壓水堆型,并采用經過實踐檢驗的安全設計標準。1984年動工,1991年12月建成并首次并網發電。
迄今,我國已擁有秦山和廣東大亞灣兩座核電站,國家擬在近期再建設4個核電項目。
(32)此外,我國還在研制的其他幾種核反應堆:1、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已研制成功5兆瓦核供熱反應堆;2、60萬千瓦的先進壓水堆核電站AC600,目前正在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研制;3、10兆瓦高溫氣冷堆實驗堆開發研制,目前正在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進行;4、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核電站預計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業運行;5、聚變反應堆核電站的廠家自1958年起,現已列入“863計劃”。
——其他新能源
(33)磁流體發電自60年代開始研究,80年代已經建立了3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項目已列入“863計劃”,計劃在本世紀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體發電一蒸汽聯合循環實驗裝置。
(34)太陽能發電的研制始于1958年,目前全國約有38個單位和大學從事光伏的研究和與發展工作。自1976年開始地面用太陽電池商品化生產以來,現在已共有12條地面用太陽電池的生產線或工廠。
(35)風力發電在三北北部地區和東南沿海及島嶼發展迅速,1986年山東榮成市引進3臺發電機組,組成我國第一個風力電站,1991年與德國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風力發電站的建設,并網發電均運行良好。
(36)生物質能源是近年來我國政府采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補,合理利用,講求效益”的政策,大力發展的農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顯的效果。
(37)地熱能方面,我國西藏地區已建成利用地熱發電的羊八井地熱電站,發電容量為2.7萬千瓦。
(38)我國在東南沿海地區建有數座實驗性潮汐能電站,裝機容量為40—640千瓦。
六、科學考察
——青藏科學考察
(39)從60年代開始,我國對青藏高原地區的科學考察活動一直沒有間斷。60—70年代珠穆朗瑪峰地區的兩次科學考察與70年代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西藏自治區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冊著作。
自1973年以來,幾代中國科學家先后8次赴大峽谷進行科學考察,對大峽谷形成歷史、資源環境及其與人類和自然資源之相互關系有了新的認識。
——遠洋和極地科學考察
(40)1970年,“向陽紅5號”船首次進行太平洋特定洋區的綜合調查,獲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質、水文等多學科珍貴資料。1980年5月,“向陽紅5號”船再赴太平洋執行任務,為探索“厄爾尼諾”現象,為我國海洋事業、國防建設和國際海洋合作做出了貢獻。
(41)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極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國第一支南極考察隊登上喬治島,建立中國南極長城站,1985年2月20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國南極中山站在南極大陸落成。
(42)1999年6月,我國首次赴北極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
(43)1984—1995年,我國科學家在云南澄江發現大批動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進化的突發性,向傳統的“漸進論”為代表的達爾文進化理論提出了挑戰,被國際科學界稱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
(44)1997年,我國科學家在貴州甕安考察前寒武紀含磷地層,發現大量微型多細胞動物及礤胚胎化石,將動物起源時間向前推進5000萬年,再次取得早期動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斷代工程
(45)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一項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科學相結合解決三代紀年問題的大型項目。工程設置9個課題、40個專題、170名學者經過聯合考察,在文獻學、天文學、考古學和古文字學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些成就將成為邁向21世紀的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點。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