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試題庫 > 期末試題 > 語文期末試題 > 四年級語文期末下冊 > 正文
2009-10-08 09:14:13
班級 姓名
文段1:
閱讀詩歌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1、這首詩寫作的順序是從( )寫到( )
2、詩中的哪些字詞體現孤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下列字詞的意思。
閑: 厭:
4、請畫一畫詩人與敬亭山相對的畫面。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1、 寫出下列詞語的意思。。
和:____________________青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這首詩的寫作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寫出這首詩后兩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憶江南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1、 這是一首__________,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你還知道他寫過哪些詩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哪一句,看出詩人來過江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南美在哪?抄出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不憶江南?”是( )A、設問句B、反問句C、陳述句
文段2:
一路留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入山大約五公里就來到雙龍洞口,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
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森郁,很有氣勢。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走進去,仿佛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那里聚集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不定期不覺得擁擠。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處流,這是外洞。
1、第一段中的“隨著......時而......時而......時而......時而......時時......”這些詞語寫出溪流與山的什么關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兀森郁”描繪出山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寫外洞,采用了什么方法寫得具體、生動?舉例說明。
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3:
再往里走,天山顯得越來越美。沿著白皚皚的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椏,漏下斑斑點點的細碎的日影。騎馬穿行林中,只聽見馬蹄濺起漫流在巖石上的水聲,使密林顯得更加幽靜。
1、 這一段話主要寫七月開山的什么?( )A、森林B、日影C、水聲
2、這一段話中寫巨傘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重重疊疊”寫一寫。
( )的汽球 ( )的空氣 ( )的小路
4、騎馬的聲音突出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4: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我們家六口人全靠父親一人工作維持生計,生活很拮據,母親常安慰家里人:“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的財富。”
1、“我”家的生活情況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親的話強調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理解母親的話嗎?聯系實際說一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天,庫伯先生派人來,把奔馳汽車開走了。那天吃晚飯時,我們全家圍坐在一起,父親顯得特別高興,給我們講了許多有趣的事情。
1、父親為什么會特別高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們全家會講些什么?想象后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5:
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說:“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1、年輕人目光灰暗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輕人說的話告訴我們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6:
人們都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可是一查黃河近2000年來的“表現”,卻叫人大吃一驚。黃河在2000年間竟決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給兩岸人民帶來深重的苦難。
人們不禁要問:像這樣一條多災多難的禍河,怎么能成為中華民族的“搖籃”呢?]
1、 仿“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寫比喻句。
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黃河的“表現”是怎樣的,用“----”畫出來。
3、 文中的“1500”、“26”采用了( )A、舉例的寫法 B、列數字的寫法
4、 “怎么能成為中華民族的搖籃呢?”是( )A、疑問句B、反問句
文段7:
到了傍晚,才看見有人駕著小船過來,坐上小板凳,給嚴肅沉默的奶牛擠奶。金色的晚霞鋪在西天,遠處偶爾傳來汽笛聲,接著又是一片寂靜。在這里,誰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鈴鐺也沒有響聲,擠奶的人更是默默無言。運河之中,裝滿奶桶的船只在舒緩平穩地行駛。滿載著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車、火車,不停地開往城市。車船過后,一切又恢復了平靜。最后一抹晚霞也漸漸消失了,整個天地都暗了下來。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發也哞哞聲,馬也忘記了踢馬房的擋板。沉睡的牲畜,無聲的低地,漆黑的夜晚,遠處的幾座燈塔在閃爍著微弱的光芒。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1、 這一段中“真正的荷蘭”的特點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從哪里看出傍晚時的寂靜?用歸納性的語言寫三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讀下列詞語,說說它們都形容了什么?
沉默寡言 木訥 默不作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文中找出一對近義詞 ( )----( )
文段8:
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后退,嘴里嘰哩咕嚕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羅丹越干越有勁,情緒更加激動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下來,對著女像癡癡地微笑,然后輕輕地吁了一口氣,重新把濕布披在塑像上。
1、 用“△”標出羅丹的動作。
寫出幾個“全神貫注”的近義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9:
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有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1、這兩段描寫了漓江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歸納:
(1)漓江的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
(2)漓江的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
3、這兩段文章采用的修辭的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文段10:
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它一邊飛,一邊從嘴里發出一種聲音。這種聲音叫做超聲波,人的耳朵是聽不見的,蝙蝠的耳朵卻能聽見。超聲波像波浪一樣向前推進,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能飛機裝上了雷達。雷達通過天線發出無線電波,無線電波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顯示在熒光屏上。駕駛員從雷達的熒光屏上,能夠看清楚前方有沒有障礙物,所以飛機在夜里飛行出十分安全。
1、“終于”一詞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秘密”指的是什么?用“------”畫出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抄出一個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連線 超聲波 雷達
嘴巴 電波
耳朵 熒光屏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