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0-07 22:17:24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教案 數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并能正確地求出平面圖的比例尺.
2.使學生能夠應用比例知識,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根據比例尺正確求出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教學難點
設未知數時長度單位的使用.
教學步驟
一、復習準備
(一)填空.
1千米=( )米 1分米=( )厘米
1米=( )分米 1厘米=( )毫米
30米=( )厘米 300厘米=( )分米
15千米=( )厘米 40毫米=( )厘米
(二)解比例.
二、新授教學
談話導入:(出示準備好的地圖、平面圖)同學們請看,這些分別是祖國地圖、本省地圖和學校的平面圖.在繪制這些地圖和平面圖的時候,都需要把實際的距離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再畫在圖紙上.有時由于機器零件比較小,需要把實際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以后,再畫在圖紙上.不管是哪種情況,都需要確定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比例尺.
板書課題:比例尺
(一)教學例4(課件演示:比例尺)
例4.設計一座廠房,在平面圖上用10厘米的距離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離.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
1.讀題回答:這道題告訴了我們什么?要求什么?
教師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2.思考.
(1)要求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能不能直接用題中給出的兩個數列式?為什么?應該怎么辦?
(2)是把厘米化成米,還是把米化成厘米?為什么?應該怎樣化?
教師板書:10米=1000厘米
3.求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
教師板書:10∶1000=1∶100或 =
答: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是1∶100.
4.揭示比例尺的意義.
教師說明:因為在繪制地圖和其他平面圖時,經常要用到“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所以就給它起了個新的名字——比例尺.(教師在“圖上距離∶實際距離”的后面板書:=比例尺)有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
板書:
圖上距離是比的前項,實際距離是比的后項,比例尺是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得到的最簡單的整數比.
教師強調:
(1)比例尺與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個比,不應帶有計量單位.
(2)求比例尺時,前、后項的長度單位一定要化成同級單位.
(3)比例尺的前項,一般應化簡成“1”.如果寫成分數的形式,分子也應化簡成“1”.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