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23 11:29:37 下載試卷 標簽:教案 六年級 數(shù)學
教學目標:
在鞏固正反比例的意義和正方比例的判斷方法上,通過比較觀察,理解并掌握正、反比例的意義和判斷方法的差異,明確在同一組數(shù)量關系中,什么量一定時,另外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什么量一定時,另外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并能正確地判斷。
教學重點、難點:
區(qū)分正反比例的差異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前面一段時間我們學習哪兩種比例關系?說說你的理解!
板書:正比例、反比例(學生回顧正反比例)
2、出示小黑板:
表一、
總價(元)
8
16
40
80
160
數(shù)量(件)
1
2
5
10
20
( )和()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隨著()而變化,()一定。所以()和()成()關系。
表二、
單價(元)
80
40
20
10
5
數(shù)量(件)
1
2
4
8
16
讓學生先完成表一的問題,在讓學生如同表一的問題完成表二,書寫在作業(yè)作上,請兩名學生說一說。
3、想一想:單價、數(shù)量、總價這三種量、每兩種之間存在怎么樣的比例關系?它們的條件是什么?
二、總結(jié)問題、比較正反比例
1、
單價一定,數(shù)量和總價成正比例關系。
數(shù)量一定,單價和總價成正比例關系。
總價一定、單價和數(shù)量呈反比例關系。
小練筆:請學生舉幾個數(shù)量關系說一說,同桌交流,匯報
2、正反比例比較
觀察表一和表二以及正反比例的知識,比較正反比例
正比例
反比例
相同點
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不同點
變化方向一致
兩種量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比值一定
變化方向相反
兩種量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乘積一定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1、2、3
4、A、B、C三種量的關系是:
如果A一定,那么B和C成()比例;
如果B一定,那么A和C成()比例;
如果C一定,那么A和B成()比例。
在此基礎上拓展:
1、,那么和成()關系;
2、,那么和成()關系;
3、,那么和成()關系;
判斷:
(1),圓周率一定,圓的周長和相應的直徑成正比例;
(2),圓的直徑一定,圓周率和相應的周長成正比例;
(3),圓的周長一定,圓周率和相應的直徑成反比例;
練一練5、判斷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四、小結(jié)
正反比例的區(qū)別與判斷
課后反思:
本堂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基礎上進行的一堂正反比例的比較的綜合課,整堂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一定的練習比較觀察使得學生自主的歸納出正反比例的異同,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明確正反比例的意義和判斷。因此整堂課學生的參與的積極性比較高,基本上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來。
在整個備課過程中,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要求,載客后的練習中補充了帶有未知數(shù)的三道練習讓學生判斷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提高學生對數(shù)學的積極性和杰卻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還安排了一個判斷題,由于前面都遇到有一個數(shù)量關系可以得出一種量一定,另外兩種量的比例關系,可是這個問題就存在有這樣的問題,因為圓周率是一定的,通過這個題的練習使得學生更好的理解正反比例的條件,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
再602班上課的時候,在出示小黑板的時候,沒有先讓學生回顧正反比例的知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沒有及時地吸引過來,于是在第二堂課的時候,求安排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回顧知識,并吸引學生注意。還有就是表意于表二的利用,在第二堂課上比第一堂提高了,消除了學生再次整理信息所消耗的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