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22 23:37:01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教案 數學
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提高學生觀察、比較、、概括的能力以及感悟“變通”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倒數的意義與求法。
教學難點:理解“互為”的意義,明確倒數只是表示兩個數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卡片(6條規律),練習紙(課后習題4),比賽用紙(表格),PPT課件(比賽內容,延伸等)
游戲比賽
學習之前,讓我們先來個“設計接力”賽,怎么樣?
比賽內容:請你設計有兩個因數相乘的算式,并使乘積為1。
比賽規則:每人每次設計一式,寫完后按順序立即傳給小組內其他成員。
比賽時間:1分鐘。
比賽結果評定標準:寫得又對又多的為勝。(重復的只能算一個)
2、組織評議:實物投影,每組一位學生讀算式,全班監督是否正確。根據數量評選出優勝小組。
二、倒數的意義
1、短短一分鐘,大家就設計了這么多的算式,如果再給你們一些時間,你們還能寫嗎?能寫多少個?
所有這些算式中,兩個因數的乘積都為1,像這樣,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板書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重點標“互為”)。
理解“互為”。
(1)問:“互為”是什么意思?(互相)
一個人能說互相嗎?互相肯定是發生在(兩個人之間)。所以,“互為”二字充分說明了倒數應該是(兩個數)之間的關系。
(2)(結合學生的算式:)比如()乘()等于1,所以()和()互為倒數,也可以說(A)是(B)的倒數或者(B)是(A)的倒數。
(3)指名學生結合另外的算式說說誰是誰的倒數。問:我們能單獨說()是倒數嗎?
(4)想一想,在我們學過的數的概念中,哪些數也不能單獨表示一個數?(約數、倍數、互質數)
(5)選擇一個算式,跟你的同桌說說誰是誰的倒數。
三、倒數的寫法
1、剛才,你們設計這些乘法算式時有什么竅門嗎?(先寫一個分數,再把這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倒一下,就是另一個因數了。)
為什么要把分子分母倒一下呢?(倒了之后,分子和分母就可以互相約分,使得數是1)
(若有小數乘法。問:0.25*4=1這道算式,我怎么沒看出分子分母倒一下呢?)
(0.25就是,分子分母倒過來是,就是4)所以0.25的倒數是4。
2、根據你的經驗,你能說出它們的倒數嗎?(顯示:2/79/81/56)
第一個:應該怎樣規范的書寫呢?請你在自備本上試一試。指名板演。
最后兩個說說是怎樣想的。
3、你覺得應該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
(把分數的分子分母調換位置)
4、一個數的倒數你會求了嗎?誰愿意上來考考大家?你說一個數,我們說出它的倒數。
在報數中得出:1的倒數是它本身。0沒有倒數。卡片出示,分別分析為什么。
(有可能有學生報小數或帶分數,集體探討怎樣求小數或帶分數的倒數。)
四、深化認識
1、小組合作
請大家拿出練習紙,先找出下面每組數的倒數,再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交流發現:
師:第一組數的倒數各是多少,你們有怎樣的發現?誰愿意上來展示一下。
(的倒數是,的倒數是,的倒數是,這組分數都是真分數,它們的倒數都是假分數。)
師:是不是所有真分數的倒數都是假分數?
(出示卡片:所有真分數的倒數都是假分數)
師:誰來說說第二組
(的倒數是,的倒數是,的倒數是,這組分數都是假分數,它們的倒數都是真分數。)
師:是不是說所有假分數的倒數都是真分數?
(不是所有的假分數的倒數都是真分數,如果假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相同,它的倒數就仍然是假分數。)
師:你說的就是等于1的假分數。而第二組中的分數都是什么樣的假分數?
(都是大于1的假分數。)
所以--(卡片出示:大于1的假分數的倒數都是真分數。)
師:第3組呢?
(......這組分數的倒數都是整數。)
這組分數有什么特點?(分子都是1,即分數單位)而它們的倒數都是(整數)
(卡片出示:分數單位的倒數都是整數)
師:第四組呢?
(......這組都是整數,整數的倒數都是分子為1的真分數。)
師:是不是所有整數的倒數都是分數單位?
(出示:非零整數的倒數都是分數單位)
師:通過大家的研究,我們發現倒數有這樣的規律--(齊讀)。
3、現在,你認識倒數了嗎?真的認識了?那就請你來辨一辨。(課件顯示)
(1)、得數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2)、9的倒數是9/1。
(3)、1的倒數是1,0的倒數是0。
(4)、1/6是倒數。
(5)、因為x×y=1(x≠0,y≠0),所以x和y互為倒數。
(6)、所有假分數的倒數都是真分數。
4、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你覺得最令你高興的收獲是什么?
關于倒數,你還想知道些什么呢?
思考一:1的倒數是多少?你覺得應該怎樣求一個帶分數的倒數?
思考二:小數有倒數嗎?如果有,該怎樣求?
五、學科融合
最后,讓我們輕松一下。我們來看看語文中有趣的“倒數”現象。(課件顯示)
如漢字“吳--吞”,“杏--呆”;很有趣吧!
接下來請同學們欣賞一幅對聯的上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這幅對聯出自乾隆皇帝之手。清代的北京有個酒樓叫“天然居”,一次,乾隆到那兒吃飯,觸景生情,以酒樓為題寫了對聯,上聯就是這句: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后來民間有人對出了絕妙的下聯:僧游云隱寺,寺隱云游僧。你看對得多好。這幅對聯無論順讀、倒讀皆能成聯,貼切而不混亂,從而產生了引人注目的效果。
在人類的社會發展過程中,有很多的現象有著驚人的相似,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做一個有心人,我們也能發現其中有趣的相似現象。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